第三七九章 蓟州 刀与笔 名正言顺(第2/5页)

这话没有说完,城下的大炮轰然打响,蓟州城的一边城墙坍塌下来,城外早就是严阵以待的满蒙兵马呐喊着一拥而入。

蓟州城破的如此容易,在城下观战的阿巴泰和身后的满清将领都是满脸无聊的样子,反倒一帮跟着来的蒙古人兴奋异常,方才朝着城中冲去的,冲在前面的都是蒙古八旗和在草原上汇聚来的小部落。

相比于蒙古人的兴奋,在阿巴泰身边的科尔沁部的贝勒图里琛却有些面色沉重,他这等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又跟皇室的关系近,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所以这次也派出来跟着历练历练。

虽说阿巴泰是皇太极的兄弟,而图里琛只不过是因为姐姐的关系才挂上爱新觉罗家,不过阿巴泰心中有数,这图里琛的地位搞不好要比自己要不少,还是客客气气的对待为妙,所以一向是有问必答。

“大将军,明人都是这么勇猛不怕死吗?”

这是图里琛的第一个问题,方才那名明将率领手下这些人的冲阵,自然没有任何的效果,被弓箭和火铳杀伤一轮之后,就被清兵全部的砍杀掉,但这样视死如归的气势还是把这个名蒙古贝勒吓了一跳。

问出这个问题,让阿巴泰愕然转头,什么时候勇猛不怕死这个词居然能用到这些明国的南蛮身上,贝勒图里琛看见阿巴泰的神色,却也知道自己的问题问的有些不对,连忙的补充一句说道:

“这小城就有几百个不怕死的,明国人就和咱们草原上的草那么多,要都是这般,咱们这些兵马怎么够用!!”

稍微安静了会,阿巴泰哈哈大笑,身后听到这个问题的清军将领也都是暗笑,笑声停歇,看着那图里琛贝勒的脸都有些不自然,笑着开口解释说道:

“贝勒爷,大明的这些汉人都是猪狗,难得看到些有血性的,今日见这蓟州城,我都奇怪,怎么又这么些不怕死的出来,不用担心,等跟着咱们大军越走您就知道,来这大明,咱八旗蒙古的勇士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拿东西的。”

这番话可不太能说服图里琛,阿巴泰晃晃头,示意道:

“正蓝旗的这些儿郎们几次入关都是被抽调跟过来的,其余几个旗和蒙古八旗的老少爷们也都是来过,你问问他们。”

高层的将领们都是跟在身后,看见图里琛回头,各个的含笑点头,那奉命大将军阿巴泰说那“汉人都是猪狗”的时候,身后众人都是听的清清楚楚,几个汉八旗的亲贵和三顺王属下的军官也是在那里。

听到这话之后,各个都是跟着大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自家也是汉人,也是那阿巴泰说的猪狗。

“那洪承畴那是大明多大的官,不还是降了咱们吗,这明国那还有什么能死战勇猛的人!”

“贝勒爷,这次您就等着舒服吧,要金银有金银,要牛马有牛马,要人口有人口,还有大明官宦人家的娘们,那可是咱们关外还有草原上比不了的。”

有人调侃,有人凑趣,这气氛倒是高涨了起来,这是赤裸裸不加掩饰的强盗口吻,说完之后,满场的禽兽又是跟着哄堂大笑,根本就不把这大明放在眼中。

整个大明人口过亿,地方广大,满清算上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人口将达到百万,地盘也都是苦寒之地,文明的发展更不用说,现在的满清鞑子才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字,从前都是用汉文和蒙文。

但这样的小而且野蛮的民族,却是这样的轻视大而且文明的大明帝国,这真是可笑、可悲、可怜。

看着城内的蒙古人和三顺王的人马抢的这么欢实,城外的满清官兵都是颇为的不屑,琢磨这些人一看就是没见过世面的,这明国的京畿之地早就是被几次入关抢的差不多了,真正的好处都是在那些没有抢掠过的地方。

阿巴泰和图里琛已经是回到帐篷之中,阿巴泰早就是打定了主意,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和这位科尔沁的贝勒交代下,总归是不会有错,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单独点名让图里琛跟随大军行动。

“打下蓟州,咱们距离明国的京师也就是一日两日的路程了,明国的皇帝和官肯定是要调集这周围的兵马勤王护驾,这北直隶四处肯定是空虚,咱们的目标却不是明国的京师,休整一日之后,咱们就顺着运河向南面走!”

图里琛懵懵懂懂的点点头,阿巴泰不耐烦的开口解释说道:

“这次皇帝交待,一定要向南,我琢磨着,明国北直隶这边都已经是抢掠干净了,去南边才有人口金银。”

看这图里琛似懂非懂的模样,阿巴泰心中虽然瞧不起,不过脸上却见不到一丝厌烦的模样,等到那图里琛回去,阿巴泰把头上的尖顶兜帽取下来,丢在一边,鼻子里冷哼了一声,一直在营帐中站着的一名年轻人这才开口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