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夜 双营 杀的前奏(第3/5页)

这迅速的闹和静的转换,却让阿巴泰心中发寒,本来冬夜就是寒冷,可穿着皮裘的阿巴泰感觉从内到外都是如坠冰窖。

看来自家的估计果然没有什么错误,夜间突然开来的这支明军还真是一种强军,怕是不次于白日间的那支明军,奉命大将军阿巴泰觉得自己此时的状态就和喝酒太多的时候一样,有些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清军的几次入关,以及没有入关前和明军的几次苦战,阿巴泰都是参加了,这几次的经历带给他的经验就是,明国的军队一茬不如一茬,越来越弱,越来越没有士气,自己来这一次,就应该是摘熟透的桃子了,怕是皇太极和清国的各级亲贵都是这么想,要不然盛京那边也不会塞这么多年轻的亲贵进来捞取军功。

皇帝皇太极远见卓识,判断那是极为精到准确的,他都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想来自己也没有想错,明国的确是弱的不像话了,不是来之前,明国的兵部尚书还派人来求和了吗,不是来之前,明国被流民大军打掉了将近几十万官兵吗,这样的老大帝国,向来都是从根子到头顶烂到了极处,轻轻一推,这个庞然大物就要倒了。

从界岭口入关的之后,也和他预计的一样,沿途明国的官兵是看不到的,基本上没有抵抗,有些城池的官员有心抵抗,也组织出了有效的抵抗,但这样的抵抗在大军的攻击下不堪一击,这些都是正常的,完全是在预料之中的。

可临近山东,这怎么就不对了,完全不在常理之中,大明这等羸弱的帝国,怎么突然蹦出来了这样的军队。

如果有这样的军队,那些流民的大军岂不是早就被平定了,为什么到现在还闹腾的这么欢实,阿巴泰越想越是糊涂,身体也是在晃动,身边站着的几名摆牙喇亲兵都是紧张的要命,伸手准备扶助。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咳嗽了几声,转过身来,冲着几名亲兵摆摆手,开口颓然的说道:

“再看也就是这么回事,不看也罢……可惜不应该那么早让胡里海去送死,要不然问问他些究竟,也不必在这里耽搁这么长的时间。”

只是当时,如果镶白旗的贝子胡里海和他说当日间是一千满八旗的骑兵对不足两千的步卒,却被打的大败亏输,阿巴泰和手下的一干军将,对这番话会不会当作天方夜谭,从马上笑的翻下来。

折腾了这么久,双方总算是安静了下来,夜战对鞑子来说不是什么好选择,对李孟这边来说也是同样。

胶州营的大营所在地,除却巡夜值守的人员之外,其余的人都是休息了,李孟躺在床上,帅帐的灯火也已经是熄灭,李孟对着黑黝黝的帐篷顶,禁不住露出一丝苦笑,天下大势自己谋算的很好。

可每次都是形势比变化要快,天下的局面完全是自行其事,不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自从在淮安府的境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军立刻回转,开始急行军。

依仗着在南直隶北部和山东境内兵站道路的通畅,内部供应补给,大军接应的动员,这才是以相当快的速度赶了回来,这一回来倒不要紧,之前在南直隶做的很多谋划恐怕都是要重新开始了。

“明天还要开战,早些睡吧,不知道宏儿在济南有没有听他母亲的话,不知道云瑶的身体如何……”

李孟在自言自语中沉沉睡去,隐约间听到外面有些响动,不过也没有在意,李孟仅仅是在床上翻了个身,睡的很香。

子时时分,不管是鞑子的大营还是胶州营的大营,都是变得安静了下来,士兵们不管是士气高昂还是士气低落,都要睡觉来补充这一天的疲惫。鞑子军营中把一些从前抓来的俘虏拷问,想要打听这个李孟到底是谁。

不过从这些人的口中获得的信息,并不比在旗帜上见到的那些字能获得更多的东西,这也让鞑子的军将更加的心中忐忑。

正黄旗都统谭泰还是带着手下的骑兵出营了,别看谭泰在这晚上闹腾的最凶,不过没有人知道,他差不多是满蒙军队中最害怕的那个,白天的大战中,左翼的冲阵就是他来率领的,谭泰扪心自问,自己的指挥和下面骑队的士气战意,还有开战时候的种种作为,都没有一点的问题。

但对方的步卒不仅是挡住了自家的进攻,而且居然还打起了反击,这还不算什么,等到对方的火铳队列来到炮阵的面前,率领轻骑冲出去的时候,对方的火铳射击,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当时真的好想是刮起了一阵钢铁和火焰的风暴,就看到穿着甲胄,素来勇悍的两黄旗骑兵们,就像是风中落叶一般从马上倒下,而且极为迅速的,这可怕的风暴把整个的满蒙大军都给吹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