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九章 齐王(第2/4页)

颜继祖果然和山东是一伙的,罗侍郎先是想到这个,但那些条件,他如何能接受,脸色大变,惶恐急促说道:

“那条件如何使得,朝廷当然不会答应,就算是兵戎相见也不是不能,这位兄弟,罗某私下说句,莫要以一省之力对抗天下,到头来被天下人唾骂不说,更坏的结果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听到这看似“语重心长”的劝告,周扬冷笑了一声,又是开口说道:

“现如今这天下唾骂的可不是我们山东,而是这让天下苦战将士寒心的朝廷。”

罗侍郎又是哑口无言,周扬也不多说了,他在身边的茶几上摸起一个木盒,放缓了语气开口说道:

“既然那条件大人不应允,你我之间也没什么可以谈的了,这木盒中是我家大人给圣上的旨意,请陛下定夺吧!”

木盒做的颇为精致,严丝合缝的,在接缝的地方锁着个小锁头,几个可能被打开的地方,则都是用火漆涂抹,确保不会被人打开拆看。

这那里是谈,分明就是准备把这木盒给过来,罗侍郎心中有火气,可也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了,拿着木盒回去,也算是给京师的皇帝和大臣们一个交待,不用自己担负什么责任了。

稍微一想,罗侍郎就是判断明了利害,匆匆交待了几句客套话,就拿着木盒离开,按照这罗侍郎的想法,这次差事办完,还要去泰山去游览一番,看看这闻名天下的东岳,但这差事如此的难办,那还有心思去玩。

灰溜溜的从镇东将军府离开,回到客栈之后,直接就是吩咐下人启程离开,火速回转京城,这山东地面上的文官武将,眼睛里已经没有忠义两字可言了。

回程倒是没有耽误什么时间,那些锦衣卫和护送的京营士兵也是被山东兵马包围监视,也是心惊胆战的状态,听说要走,当即是速度加快,不敢有丝毫的停留。

本来罗侍郎这样的官员出京,讲究要走的慢,每过一个城池就要停留一次,一是要游山玩水,二是收取沿途的孝敬。

可这山东的差事如此凶险,沿途又是遭受兵灾,什么玩乐的心情都是没有,只想着快些回京交差。

结果这一趟却是有了难得的高效率,来回十三天,在二月初的时候,罗侍郎就已经是回到了京师。别看就这十几天的功夫,京师的局势又是变化,说是某处的文士们聚会饮酒,在宴席上高谈阔论,朝廷对山东的凉薄。

本来这事情人人在谈,可偏偏他们谈的时候,邻座的客人是锦衣卫的密探,当即是把人抓了起来,准备问罪。

谁想到抓进镇抚司还没有来得及用刑,这几名士子的亲戚却过来找了,却原来是御马监某太监的亲戚,内廷的关系,可不是锦衣卫能得罪起的,忙不迭的把人放走,还吃了不少的挂落,有这么一件事,锦衣卫和东厂包括顺天府抓人的手可都软了不少,加上山东那边不断的有消息放出来,民间又没有了什么顾忌,舆论愈发的不利于朝廷。

最近甚至有人趁夜张贴文告,说是湖广河南之地流贼炽烈,正是用人之际,朝廷若不赏有功的将士,岂不是放任流贼,自毁天下。

甚至有大臣的宅院墙上也被人贴了这个东西,所帖的不是那《飞将军赋》就是评论岳飞和秦桧的文章,隐约间把那山东李孟比作岳飞,朝中诸公比作奸臣秦桧,至于崇祯皇帝是不是赵构,可就没有人敢说了。

但现在每日间的朝会,却没有人提起山东那边,大家都是故作镇定的去忙碌些别的,比如说鞑虏遭受重创,按照大家的估计,最起码这一年或者两年内不会再入关劫掠了,那么屯驻在北直隶的二十多万兵马就可以抽调出来一部分去往河南和湖广对付流贼。

每年划拨给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军饷和各项物资也可以稍微减少些,那个无底洞实在是耗费太大了。

讨论这些的时候,众人虽然也是神采奕奕,可暗自都是心不在焉,因为大家都是在等着罗侍郎从山东带回来的消息。

不过罗侍郎行色匆匆,比大家预计的回程时间快很多的到达京师的时候,却让大多数人失望了,他们暂时不会知道山东到底提了什么样的条件,一向是不得罪人的罗侍郎这次却要求私下奏对。

朝中这么多大佬官员,又是这样要紧的事情,怎么会让他私下的奏对,到最后的结果是侍郎以上的官员可以参与。

地点就是崇祯皇帝的内书房,大学士和尚书已经其他有资格的大佬们神色忐忑的聚在一起,有人已经是在心中大骂罗侍郎鼓弄玄虚了,很有些和罗侍郎关系亲厚的过去打听,却什么也没有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