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大势之前 还能如何(第2/4页)

实际上,在正月间,李孟战胜鞑虏的消息开始在天下间传扬之后,开封城周围中牟、通许、杞县这一圈,已经没有了流民军队的踪迹。

而且在这一圈的边缘,流民的军队也是后退了十里左右,开封府的黄河南岸地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变成了无官无贼的地方,那些武装民团,零散盗匪开始在这些地方流窜,因为没有人护卫管理。

开封城在正月间,终于能够保证每天开放几个时辰的城门,城内的储备到还算是足够,不过马上也要断档了。

而且尽管崇祯十五年的除夕不敢过年,可正月里总要好好的闹一闹,让大家紧张了这么长时间的精神状态好好放松下。

开封城被围了这么久,城内缺的不是金银而是物资,倒是让灵山商行在开封城的分号大大的发了笔财。

本来灵山商行按照山东本部的要求,是在开封城内统计一下大概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缺口,然后由灵山商行在江南和山东调集货物,通过漕运和黄河走水路送过去,谁想到看着城内城外太平,开封城内富户的消费热情突然间高涨起来,或许觉得城破的大难已经过去,或许是在围城期间看破了红尘,觉得人生在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掉,还是趁着有机会的时候,好好活一次。

灵山商行在开封城内的分号,原本打着的是江南某商行的名义,自从崇祯十五年的十二月之后,这分号索性是表明了身份,这山东灵山商行的招牌一打出来,果然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原本不时上门敲诈勒索的差役消失的无影无踪,河南总兵陈永福那边还专门拨了十几名士兵过来值守。

这商行的掌柜和伙计们在开封城内放出了近期内要有大批货物到达的消息,实际上这个消息就是让城内各个商行还有大户人家们过来下单预订,这也是商场的默认行规,这分号的掌柜平素里也经常查看市面,知道各家的粮仓差不多也就是能支撑半个月,盐货也就是十天。

尽管这些日子城门开启,四里八乡,包括北岸的一些州府开始有人朝着开封城运送货物,但这么大的城池,这些货物也就是杯水车薪罢了,根本不管用,按照估计,会有很巨量的粮食和盐货等必需品的需求。

结果各家商行还有大户人家的采买登门,开出的单子倒是让这分号的掌柜一干人等吓了一跳,因为除却粮食和盐货之外,其余的各项货品真是五花八门,从祭奠装饰用的金银纸,到草原上的牛马骆驼,甚至还有要求代买秦淮歌妓、西洋座钟的。

开封城这些富豪之家,莫非是有钱没有地方花了,这分号的掌柜帐房加上能算帐的伙计,算了一晚上,才大概算出来,这单子要能做成,赚来的钱差不多是灵山商行每年摆在账面上的赢利的三成。

按照灵山商行的制度,能做出这个盈利来,年终的考评那都可以达到个上“上佳”,有这个考绩,就有机会进入总号。

进入总号是灵山商行这些分号掌柜伙计的奢望,有这么个机会,当然要好好的抓住,整个开封分号的人忙碌了两天,终于是把这个单子理清楚,然后安排快马一路去往山东,去跟济宁州的总号报备。

山东各个衙门机构的总部大都设在济南,因为齐国公府也是设在那边,就近的指挥调度,中枢的命令传达也方便。

唯一例外的就是灵山商行,因为山东的经济中心是在济宁和胶州两地,而很多在灵山私港过来的外洋货物也要走水路来济宁州贩卖,整个山东的盐货价格和份额分配现在也都是在济宁议定。

相对于比较偏僻的胶州来说,济宁州地处漕运的枢纽之地,南来北往的商人都是汇聚在此,又有从前的老底子,自然而然就成了中心。

灵山商行到了现在,已然是个庞然大物,比较有趣的是,灵山商行已经带有些银行的性质。

凡是在由灵山商行开出的票据,那是可以当作现银使用的,在更远一些的地方,这票据甚至要比票面标明的价值高一点,因为灵山商行是齐国公李孟的产业,有胶州营的强大武力和山东的巨大财富作保,这票据的信用极高,外面的商人携带大批现银不方便,有这票据就简易许多。

如今乱世,就算是富可敌国的商号也有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说倒就倒闭,他们开出的票据也就成了一张废纸。

可灵山商行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有倒闭的危险,日进万金的营业规模,又有金矿和海贸的大进项,开出一张票子来,后面可是有真金白银在那里担保着,无需担心,而且这商行是那天底下头一等强势人物的产业,也不用担心谁会去找麻烦,至于会不会被兵灾波及,也就是打鞑子的时候,众人担心了下,还有人拿着票子按照面值的八成出手,等大胜消息传回来,再怎么担心的人都放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