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三章 反击(四)(第2/2页)

赵祯紧锁眉头道:“你的意思是,他们的死很是可疑?”

欧阳修拱手道:“臣只是猜测而已,或许此事可以查一查。”

赵祯抬起头来看着欧阳修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有人故意制造目前的恐慌局面阻挠新政的推行是么?”

欧阳修道:“臣不敢妄下断言,但臣想请皇上下令,派人彻查此事,如果真的有人在背后捣鬼,那可不是简单的自杀死谏之事,而是对朝廷的一种挑战。”

赵祯吁了口气道:“那便由你出面查清此事。”

欧阳修摆手道:“臣出面恐怕不好,无论臣查出什么,都会难以服众,因为臣是积极推行新政的一员,难免有人说三道四说我反诬他人。”

赵祯点头道:“那么谁来查合适呢?”

欧阳修道:“臣认为,包拯最适合,但恐怕他不会答应,最近包拯在很多事情上于我等意见相左,原先他积极参与新政,如今不知为何却渐渐淡出,最近还告病回庐州探亲去了。”

赵祯眉头拧成一个疙瘩道:“苏锦如何?叫苏锦来查,这等事应该难不倒他。”

欧阳修道:“苏大人机敏聪慧,他自然是合适的人选,不过他未必会答应,臣等几次三番请他共铸新政,但他都拒绝了,反劝我们缓行新政,臣怕是请不动他。”

赵祯道:“这个苏锦,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原先最早提出策论十弊的是他,如今新政推行,他却当缩头乌龟;罢了朕来亲自跟他们说,你们且退下,主意日后行事手段不要太激进,死去的官员要厚恤厚葬,诽谤之罪便免了吧,其家人子女要好生抚慰。”

范仲淹等人叩拜而出,他们也是焦头烂额,新政推行了才几个月,便遇到如此多的阻力,众人嘴上虽不承认,但心里倒是对苏锦当日在秦州的告诫有些佩服了;但范仲淹和韩琦等人岂是知难而退之人,此事虽对他们有所打击,但却并未动摇几人的信心。

……

听到五名官员自缢于街头的消息,苏锦的第一反应便是不信他们是自杀,以苏锦对于人性的了解,越是闹得凶的人便越是重视名利等身外之物,这些被废的官员,虽然被革了官职,但谁不是捞的盆满钵满,朝廷也只是革职而已,并未对他们进行抄家清算,他们丢官之后,实际上生活的还是可以优哉游哉。

这样的人你若叫他们来闹事起哄或许他们会欣然而往,毕竟这有可能恢复官职,继续过有钱有权的日子,但是你若是要他们以死相谏那绝对办不到。

当然从臆测是上分析多半带着主观色彩,因为苏锦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凡是对新政有阻挠的事件都是人为的,这便是听到了这件事立刻产生怀疑的原因。

而客观上,从自杀的方式和世间选择上,似乎有着精心的设计,更是人为痕迹明显,就凭这两点,苏锦足以断定其中疑点重重。

但即便如此,当赵祯召见苏锦,命他彻查此事的时候,苏锦还是推辞说不日将回归秦州,没空办理此事;苏锦压根就想当个冷眼旁观派,他好不容易置身事外,若是现身查案,很快就会被认为是和范仲淹等人是一伙的,苏锦不愿意这么做。

赵祯很是恼火,苏锦也不知是怎么了,一个激进之人在新政之事上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甚至连查案都不愿出头,不得已,赵祯使出了杀手锏,翻出扬州之时苏锦的几条罪状相要挟,逼迫苏锦接受差事;苏锦被逼无奈,只得答应查勘此事,但要求暗中进行,不可公开宣布。

苏锦迅速查勘了现场,又将几具尸体一一查验,不到一天便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让赵祯极为震惊。

苏锦的结论是:这五名官员压根不是自杀,而是被杀之后挂在街口,伪造成自杀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