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赌坊命案(第2/3页)

此时,天色已经放亮。

李沧海匆匆忙忙的离开了狄府。

百官苑,位于行宫东侧,是群臣临时居住与处理公务之处。

李沧海来到百官苑,稍加询问守卫之后,便朝着六部所在方向走去。

六部临时办事处,一处前后两进的院子,此时六部官员已经开始整理各地送来的塘报,奏折。

李沧海大踏步走了进去,来到了六部尚书所在之处。

“李大人?这么早你怎么有空来此?”崔涣诧异地问道。

李沧海对崔涣微微欠身行礼,说道:“崔大人,沧海此来是有要事请教几位尚书大人。”

“哦?你有何事?”崔涣问道。

李沧海从衣袖中拿出纸张,递给崔涣道:“大人可认得这些人?”

崔涣接过纸张,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名字。说道:“这些人属于兵部所管,你先在此稍坐片刻。我去找兵部尚书前来。”

李沧海点了点头,随即找了个椅子坐了下去。

片刻过后。崔涣领着一名同样花白胡子,但却是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过来。

“李大人。”那老者走来,对着李沧海微微行礼。

“林大人。”李沧海拱手还礼,两人客套了一番之后,纷纷坐下。

“李大人,你要知道他们的什么事?”坐下之后,林尚书开口问道。

李沧海说道:“我想知道他们升迁的履历。”

林尚书点了点头,说道:“这几人皆是开元十七年入伍,历经沙场。一步步提升起来的。但在开元二十八年皆因牵扯到秦复通敌案而被撤职查办,同年九月官复原职,此后三年连续擢升三级,最高者升为了忠武将军。”

李沧海皱眉:“林大人,我有些不解,这些人曾经丢过城池,为何会如此之快的就恢复原职,还连连得到提拔?”

林尚书叹了口气,说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这些人未经抵抗,便将城池拱手送于吐蕃,按照兵部规矩,这些人应当被处斩。但在关了几个月之后。李相国却说他们不仅无过,反而有功,让他们官复原职。”

李沧海眯了眯眼睛。心中恍然,林尚书口中的李相国。就是奸相李林甫。

知道这一点,许多事情就说的通了。

李沧海心中逐渐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有了猜测之后,便有了调查的方向。

“林大人,这些人现在何处?”李沧海思索了片刻,忽然问道。

“其中三人此番随圣驾前来洛阳,余下几人则远在边关。”林尚书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他从林尚书口中得知在洛阳的几人姓名之后,便告辞离去。

“李大人,老夫送你一程。”崔涣说着便跟了上去。

“李大人,莫非你真的查到了些什么?”崔涣边走边问道。

李沧海背着双手,沉吟道:“现在还不好说,这些还只是我的猜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秦复一案绝对另有隐情。”

想了想后,李沧海转身问道:“崔大人,你可知十四年前审理此案的三法司,如今现在何处?”

崔涣捋了下胡须,说道:“当年的吏部尚书被山贼劫杀,大理寺正卿在审过此案之后,就辞官归隐,从此杳无音讯,而御史大夫则行将就木,似乎就在这洛阳城中。”

崔涣似乎看出了李沧海的心思,问道:“李大人莫非是想找他们,询问当年审案之事?”

李沧海点头道:“大人猜的没错,如今此案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当年审案之详情。”

崔涣捋着胡须,点了点头,说道:“话虽如此,但时隔十四年之久,只怕当年的三法司早已忘记了此事啊!”

李沧海眉头微微皱起,他想了想后,说道:“大人,能否助我去找一下他们的下落,我需要和他们谈一谈。”

崔涣思索了片刻,说道:“李大人尽管放心,老夫会尽力而为。”

“如此,有劳大人了!”说着,李沧海对着崔涣深深地行了一礼。

崔涣微微拱手,道:“李大人客气了,老夫就不送了,请!”

李沧海点了点头,随后便离开了百官苑。

天依旧在下着雨,比起昨日,雨量更大了些。

李沧海打着雨伞,在无人的神都大道上缓步走着。

距离七天的期限,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天,而这三天时间他并没有查到任何直接线索。

破案之道需要大胆假设,但更重要的是要小心求证。

而小心求证,就需要各种线索对假设进行说明。

现在的问题是,他从各种记录之中有了假设,但却没有任何证据进行佐证,毕竟那些全都是文字上的描述。

就在李沧海沉思之际,一辆马车突然迎头停在了他面前,马车上跳下一人,那人对着李沧海拱手行礼道:“李大人,我家王爷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