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御史大夫(第2/3页)

李沧海思索了片刻,沉吟道:“如此说来,几位大人也不相信秦将军通敌叛国了?”

“秦将军为守护大唐安宁,十年如一日的守在边关,一生历经大小数百场战役,血染征袍,忠心耿耿,又岂会通敌叛国?我等自是不相信秦将军会叛国。”罗忠咳嗽了一阵子,激动的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他思索了下,说道:“晚辈在调查此事之时,发现有关此案的结案陈词都不翼而飞,这结案陈词之中究竟写了什么?”

罗忠缓缓的抬起头,他浑浊的老眼盯着李沧海。

“结案陈词……。”罗忠突然笑了起来,剧烈的笑声,使得他喘息的更加厉害,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苦笑着道:“并没有什么结案陈词,因为我等并未审理出结果。卷宗上所记录的其实乃是我等几人,有关此案的疑虑,并没有写明秦复通敌叛国之罪名。”

“没有结案陈词?”李沧海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我等几人奉命审理此案,但却发现此案疑点重重,不论是那些人证,还是物证。都显得极为突兀,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秦将军与吐蕃勾结。在我等看来,此案尚未完结,自然不可能会有结案陈词。”罗忠说道。

“没有结案陈词,那圣上手中的案词又是从何而来?”李沧海眉头深锁的问道。

罗忠盯着他,深深地道:“你当猜的出来这是怎样一回事。”

“李林甫?”李沧海从嘴里吐出了三个字。

罗忠赞许的对他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当年参与审理此案的三法司,连同洛阳府尹,我等四人只签署过一份案词。便是那份写有诸多疑点的案词。这份案词本应上呈御览,但在我等未来得及上呈之际,却突然传出三法司的结案陈词已经被送到了圣上手中,圣上在看到案词,确定秦复通敌叛国之后,大发雷霆之怒,下旨将秦将军一家抄家灭族!”

罗忠半倚在床头,双眼凄迷。他叹了口气,说道:“从圣上下旨。到秦家满门抄斩,这期间仅隔了一天时间。而圣旨从长安传至洛阳,最快也要三天。当时老夫就知道其中另有蹊跷,那份上呈给圣上的案词,只怕是有心人故意伪造而成。就在秦将军被处斩的当天,李林甫命人送来了结案陈词。并胁迫我等签字画押。”

“李林甫权倾朝野,圣上又对其宠信有加,摄于其威,我等也只得在结案陈词上签字。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我等后来会销毁那些所谓的结案陈词,只留着一份能够证明其中疑点的,同时又有我等四人签字的案词。”罗忠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恍然说道:“原来三司连同洛阳府的结案陈词,全是被你们所毁。你刚才说尚留有一份证词,那份证词现在何处?”

一口气说了太多话,罗忠有些气喘吁吁,他休息了一会,接着说道:“李林甫此人口蜜腹剑,我四人参与审理此案,却没有个结果,他定然不会放过我等,是以我等纷纷辞官。”

说到这里,罗忠脸上顿时浮现出了哀伤之色。

就听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年的洛阳府尹,被李林甫以强抢民女之罪,发配充军,惨死于岭南道。我等先后辞官,吏部尚书却又被山贼所杀,惟有我与当年的大理寺卿林大人,一路颠沛流离。可后来在瞿塘峡,我们遭到杀手埋伏,林大人为了救我,而以身犯险引开杀手,至今生死不明。”

陶箬竹闻听此言,吃惊地道:“如此说来,那些杀手难道就是李林甫手下?”

“劫杀朝廷大臣,李林甫这是要杀人灭口!恐怕洛阳府尹与吏部尚书,也是死在他的阴谋之下。”李沧海语气突然变得冰冷起来。

罗忠的眼角滑落几滴浊泪,他吃力地擦去泪水,说道:“不过,李林甫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老夫手中还握着一份证词,这份证词虽不足以证明秦复是被冤枉的,但却可以置李林甫于死地!”

“既然您有这份证词,为何不交给圣上?而是自己保存?”陶箬竹不解地问道。

李沧海看了陶箬竹一眼,沉声道:“李林甫权倾朝野,先不说这证词能否送到圣上手中,即便是被圣上拿在了手里,圣上也不会相信这一面之词。交给圣上,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罗忠摇了摇头,说道:“老夫并不怕死,而是怕死的毫无价值。这证词虽不能证明秦将军清白,但却包含着诸多疑点,老夫一直想着,有朝一日会有人从这些疑点上,找出事情真相,还秦将军一个清白。”

说到这里,罗忠老泪纵横,他枯瘦的双手紧握着李沧海,颤巍巍地道:“所幸的是,在老夫行将就木之前,上天终于开眼了。李大人,老夫求你一件事。”

“罗御史请讲。”李沧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