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人生到处知何似?(第2/3页)

静宜仙子微微摇头,虽已下定决心斩断尘缘,但不自禁的就想让周宣知道她的决定,本来她完全可以等周宣他们回金陵之后再悄然去天台山的,她对涵蕴说出来,心里是暗暗期待周宣挽留她吗?

筵席上,林岱问周宣何日返京?周宣道:“月底启程吧,因为闽地山哈四大族长要来京觐见皇帝陛下,我总是要陪同的。”

林岱点点头,又问:“景王近来有何动向?”

周宣一愣,自上次李坤被他踢断了腿之后,一起安分得很,周宣自南汉回京,向李坚问起过李坤之事,李坚笑道:“我那皇兄现在老实本分了,他若老老实实做他的景王,我也不会容不得他。”

李坚既如此说,周宣也就没把李坤放在心上,他那时为娶清乐公主忙得焦头烂额呢。

林岱听罢周宣所言,叮嘱道:“贤婿回京千万禀告东宫,不可对景王掉以轻心,一定要严加提防,景王与你们争执并不可怕,现在他如此隐忍,只怕另有图谋,据我所知,十大都护府有三位与景王关系密切,虽因魏博的缘故而有所收敛,但景王依旧能控制他们,而最要紧的是皇甫继勋手里的金陵八卫,黑山现在掌握了忠武卫,但远远不够,一旦景王要谋逆,皇甫继勋的数万兵马可封锁金陵城,而且羽林、金吾两大禁军也多有景王心腹,万万大意不得。”

林岱现在是推心置腹了,周宣是他女婿,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自然是一力支持东宫李坚了。

周宣点头道:“小婿明白,回京再与东宫商议,不会给李坤可乘之机的。”

林岱道:“陛下宽厚仁德,甚得民心,李坤应该不敢有异动,但陛下年过六旬,精力已衰,一旦归天,李坤不甘心东宫即位,自然要发难,贤婿要多加留意,金吾卫、羽林卫中要有得力之人相助才行。”

周宣道:“原左金吾将军蔺戟与小婿是生死之交,这次升任羽林左军副使,若禁军有异动,蔺副使不会不知道。”

林岱道:“如此甚好,贤婿现在是一品国公,府卫太少,祁宏又去操练海军,身边无得力人手,我这里拨五百奉化军精锐随你入京,这五百人无一不是以一敌十的勇士,关键时或能起到奇兵的作用。”

周宣道:“多谢岳父大人关爱。”

林岱微笑着看着周宣,对这个女婿是相当的满意,忽然又喟然长叹,说道:“道蕴说要去天台山修道,贤婿可知晓?”

林岱对长女道蕴总是心怀歉疚,所以道蕴说什么他总不会坚拒。

林涵蕴就是这时走过来的,跪坐在周宣身边,听爹爹说起这事,她便不吭声了,看周宣怎么说?

周宣讶然道:“我不知道啊,涵蕴,你知道?”

林涵蕴噘着嘴道:“刚听姐姐说的,正要找你商量呢。”

周宣道:“天台山在吴越,吴越现在可不是太平之地,道蕴姐姐怎能去那里,待我劝劝她。”

林岱点头道:“那好,贤婿去劝劝,天台山是绝去不得的。”

周宣低头思索了一会,说道:“岳父大人,涵蕴自幼与道蕴姐姐亲密,两个人从未曾分离,涵蕴不日要随我入京,涵蕴想让道蕴姐姐随她一道去——涵蕴,是不是?”

林涵蕴赶紧道:“是呀是呀,爹爹答不答应?”

林岱倒是没有察觉这个贤婿的另有不可告人的心思,说道:“道蕴能随涵蕴去那是最好,涵蕴还是太不懂事——”

“爹爹!”林涵蕴娇嗔。

林岱一笑:“可是道蕴不肯啊,她一心要修道。”

周宣道:“金陵栖霞山有一道观,也是灵宝宗的,先代曾有皇家公主在那里修道,甚是幽静,闲人不敢到,道蕴姐姐到金陵,可在栖霞山修道,涵蕴也可常常见到姐姐。”

林涵蕴喜道:“好啊好啊。”

林岱道:“这话你们去对道蕴说。”

席散已是午后未时,回三朝的女儿、女婿是不能在娘家过夜的,周宣和林涵蕴必须回朱雀坊,周宣去和静宜仙子说到金陵也可照常修道之事,静宜仙子遮着同纱,默不作声,心想:“我若一心修道何必去金陵,到金陵岂不是更受折磨?唉,水中月、镜中花,我怎么就是看不透?宣弟是涵蕴夫婿,我还能怎样?所谓娇妻、腻友不过是戏言,宣弟是什么身份,又不是孔雪笠那种书生,隐居世外,不为人知——”

静宜仙子道:“宣弟、涵蕴,你们不要多说了,天台山我不去好了,但金陵我也不去,我就在白云观,涵蕴——要是想我,三年能回来看姐姐一次就很好了。”

静宜仙子悄悄瞥了周宣一眼,怆然心痛,说出这样的话她自己先难受得不行,匆匆进房,换上道袍,戴上帷帽,带上四个婢女乘车回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