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故事·十年(大结局)(第3/4页)

……

……

四女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李宜缓缓起身摇了摇头,“子长,你永远是我们姐妹的子长和夫君,至于方才那些,权当是你给我们讲了一个传奇……”

李宜拉着杨玉环的手,两女一起依偎进他的怀抱,幽幽道,“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永远都属于你,而你,也永远属于我们……”

“子长,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旁的章仇怜儿盈盈走过来,温柔地靠在他的肩头上,李腾空也走了过来,神色也显得很是温柔。

萧睿讲的那些事情,四女不能说是不信,也不能说是相信。或者说,出于对夫君的深爱和对于未知事务的恐惧,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忘记。她们宁可把握住现在,也不愿意去了解那未知的未来。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萧睿深深出了一口气,不论如何,他心里最大的一个疙瘩已经解开。

不管四女信或者不信,他永远是萧睿,而她们,永远是萧睿的妻子,这些,永远不会有任何改变。萧睿今日之坦白,无非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解脱。

或者,捅破了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他才能真正融入这个时代吧。

※※※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

这十年的大唐,日新月异,不仅国力日渐强盛,民生富庶,就连疆土版图也扩大了很多。

大唐新政3年夏,靖难郡王、大唐军机大元帅萧睿率军十万,征伐吐蕃。3年冬,吐蕃女王卓玛率吐蕃王室归顺,吐蕃全境归于大唐,大唐朝廷在吐蕃设道,吐蕃自此成为大唐直接管辖的行政道。

新政4年春,大唐以李嗣业为统帅,率军5万自吐蕃南下远征西南蛮夷。新政5年夏,缥国等23蛮夷全部归于大唐,大唐朝廷在达卡设西南蛮夷司衙门,驻军一万,威慑诸蛮。

新政4年夏,李光弼率军3万,翻越葱岭一路进军西北,宣威葱岭诸胡。新政5年秋,李光弼率34国胡王质子返京。同年,大唐在新唐城设立新唐道都督府,驻军增加到2万。

新政6年初,大唐往西南的达卡、失礼一带移民十万,往西北的吐火罗和条支大宛移民6万。

新政6年夏,萧睿率军班师回朝。7年初,萧睿再次率军出陇右北上,大军铁蹄所至,北方诸蛮和突厥人余部无不闻风归降。8年初,大唐在和林卡尔建立安北城,设立安北道,将原先驻守陇右和河东的大部军马10万人进驻和林卡尔,以军代管,逐步设立行政、司法等诸司衙门,正式将北方大漠和草原纳入实质性管辖。

同年,辽东诸胡主动称臣纳贡。大唐在辽东设立辽东都督府,屯兵3万。

至此,大唐的版图大幅扩大,而边境线也随之从陇右、河东、甘凉一带大幅向外延伸,军队镇守的重心自然也外移。无论是北方诸胡、西北葱岭诸胡还是西南蛮夷,在强大而有效的军事力量震慑下,假以时日必将归于王化。

6年多的时间,萧睿统帅大唐装备有先进火器和火炮的大军南征北战,开疆辟土,大唐之国威军威声名远播,今日大唐之盛况,未必绝后但一定空前。

但萧睿并没有停止征伐的脚步。新政9年初,他再次率军10万从长安出发,经辽东入高丽、新罗。赫赫军威和雷霆手段之下,9年秋,高丽、新罗全境归于大唐。而之后不久,哥舒翰率军2万渡海,攻占日本及其周边诸海岛。

……

……

长安。秋风送爽,阳光明媚。

新政推行10年了,长安早已不是当年的长安。原先处在长安城外的旷野,如今都已经圈起高大雄伟的漫长城墙,外城扩大了足足有一倍还多。

宽大的城门中涌出一股股胡汉相间的人流,官道两侧人头攒动。而城门处,大唐皇帝李琦率政务院、监察院诸文武大臣,站在城门之外,遥望着东北方的来路。

官道的尽头,隐隐传来如同雷鸣一般的马蹄声,烟尘扬起犹如一条黄龙。

人群顿时嘈杂兴奋起来,远征高丽、新罗和渡海东征的大唐军马今日还朝了!

一眼看不到边的黑色盔甲的魁梧汉子们或是昂昂然跨在马上,或是手持陌刀长枪踏着整齐的步伐凛然行进,军旗猎猎作响,军威摄人震天。而夹杂在军马行进队伍间的,还有一辆辆黝黑发亮的巨大炮车。

李琦兴奋地甩脱太监和护卫的簇拥,率先冲了出去。

“姐夫!”李琦蓄满胡须的成熟脸庞上,一片涨红。

这些年,伴随着国内新政的深化和国力的强盛,萧睿率军南征北战,大唐的国力和国威已经盛极一时,作为大唐皇帝,李琦心里的荣耀感和自豪感可想而知。这样的文治武功,不要说太上皇李隆基,纵然是太宗皇帝,也远远不及。

“皇上。”虽然风尘仆仆,但萧睿的身上确是干净整洁。他翻身下马,变得更加成熟坚毅的脸庞上浮现着淡淡而傲然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