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四十章 变法大诏(第2/6页)

太和殿中,种种羡慕、嫉妒、敌视的目光,就集中在站在二品班次里的谭嗣同身上。而谭嗣同一身朝服,诚心正意,目光只是集中在自己的鼻尖上面。好像丝毫在意不到她已经成了满朝百官注视的焦点。

……眼见得就要走到自己人生的颠峰,为什么自己却殊没有半点喜悦,没有半点踌躇满志,只觉得有一种想放下一切负担的冲动?

路都是自己选的,没得抱怨……

净鞭又猛的响了三声,金磬也被敲响,嗡然有声。所有臣僚都低下了脑袋,就听见靴声曩曩,光绪已经从后绕出,走到须弥座前。皇帝的脚步声几乎轻得要被大殿里的呼吸声盖下去,有的人偷眼朝上看去,就看见二十四岁的皇帝,瘦削的身影静静的站在座前,眼神略微有点茫然的看着底下微微晃动的一片红顶子。

皇帝脸色近乎纸一般的苍白,腰也驼了下来。站在那里失神片刻之后,才缓缓归座。

空荡荡的太和殿里,慢慢响起了光绪的声音:“诸臣工……”

变法的大诏,随着光绪的金口玉言慢慢的吐出。一切都是如谭嗣同之前和皇帝的密商。

设制度局,正式筹备变法。

筹练新军,先练六十营。指拨津海关收入为练新军经费。不足之处,准新军募练大臣用任何手段便宜行事,尽量筹集。

谭嗣同,文廷式,徐桐,额勒和布为制度局总办大臣,载澜、康有为、孙毓汶为制度局帮办大臣。

谭嗣同、庆亲王奕劻为新军募练钦差总办大臣,康有为,载澜为帮办大臣。

谭嗣同赏礼部尚书衔。

康有为赏礼部侍郎衔。

……

这些人选,都是几番折冲,还要顾及慈禧那方面的权势平衡才拿出来的。制度局帝后两党各半,新军募练这重中之重,慈禧更是从夹袋里头翻出了庆亲王奕劻。这位亲王资格很好,主持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会同办理过海军衙门。不知道怎么被慈禧冷了几年,这个时候挑出来,正好可以在新军这重要事宜上面平衡一下谭嗣同的权力。

不管这人事怎么安排,有一点是无可争议,谭嗣同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皇权之下大清第一人!对他的寄托之深,使用之重。光绪是将最后的赌本,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人事安排里头还有一桩让人苦笑不得的,世铎擅自割地,两江总督徐一凡全藩国朝鲜有功,由一等伯赏加一等海东侯,这摆明了是不想和徐一凡扯破脸,为他的变法大计,练兵事业,争取一些能喘口气的时间!

“……国势浸弱,风雨飘摇,国朝圣圣相承二百余年,不能毁在朕的手上!咸同年间,洪杨乱起十四省,更有文宗皇帝北狩热河。那时更是山河破碎,但还不是靠着曾胡左李诸名臣良将奋起,打造了中兴之局?朕对尔等有此同样期许!中兴名臣,就在尔等之间!变法强国之举奏效,尔等必与大清天下同始终!朕又何吝高官厚禄以待功臣?”

上面的光绪言辞恳切,弯着腰说得眼泪都快下来了。谭嗣同站在班中,却觉得自己似乎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光绪说到最后,站起身来:“谭嗣同!”

谭嗣同浑身一震,低头出班:“臣在!”

“大诏已颁,大清江山之重,朕就托付给谭大人了!谭大人,老成故去,新贤命世,万望谭大人,不要辜负朕之期许!”

说到这里,光绪竟然在龙座之前,深深一揖下去!

眼泪一下涌上了谭嗣同的眼眶,所有人的目光更是带着加倍的情绪投在他的身上!

谭嗣同腿一软,重重的跪在地上,说话的声音已经带着了呜咽:“臣……敢不尽心竭力,继之以死!”

刘公去前重托,圣君以国士待我谭某,也只有以国士报之。成败利钝,还有什么重要的?传清兄啊传清兄,此刻开始,我们就已经是真正的敌人了!

※※※

江宁城,后湖。

为前任江督刘坤一招魂的祠堂,已经设立于湖心小岛当中。后湖这些小岛,在明代的时候是藏着天下土地鱼鳞黄册的。几百年后,早就变成了文人诗酒往还的地方。刘坤一的祠堂正设在其中一个小岛上面,后湖烟波浩淼,岛上衰草掩映,钟山在望,石头不远。却也不知道这位孤心苦诣想支撑住大清江山的湘军老将,一灵不昧,在归乡之际,会不会到江宁这个他曾经建功立业,又曾宦游十余年的地方来看看?

数十名戈什哈,簇拥着徐一凡和张佩纶两人,正来到这小岛之上,为刘坤一上香。岛上零零落落,已经有些人来祭奠过刘坤一了。这等老臣重将,在这年月是死一个少一个。一生功业,就这样归于尘土,也足供人一嘘。

徐一凡也知道,他此来上香设祭,也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这样做了,别人背后还是怀疑是他干的,心里面免不了骂两句假惺惺。可自己还非得来不可,湘淮余脉遍布大清天下,他来这一趟,也就是表达了尊重之意。政治上面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哪怕真是他下手干掉的刘坤一,来这么一趟,别人也会谅解许多。动刘坤一的手,那是为了篡夺大清天下不得不行的手段,干了这种事情还不会装样子,你凭什么玩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