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五十四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二)(第3/4页)

徐一凡一笑,朝着沃特斯挤挤眼睛。沃特斯不懂中文,反正和徐一凡交流也用不着翻译。这个时候只是疑惑,这屋子里面,到底是什么人?徐一凡对他这个英国特使都大模大样,屁股坐在船上,就是不肯朝租界挪一步,但是进这个院子,一个卫士都没带,站在门口敲门,一副如对大宾的模样儿,此人到底是谁?徐一凡特特将他请来,到底演一出什么样的戏给他看?

“老中堂,绑你的是幼樵,和我可没半分关系……今儿有客来拜,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英国首相特使沃特斯·索尔兹伯理先生,您架子再大,人家来问安,总不能还是王八蛋入娘的骂回去吧?”

屋子里面沉寂一下,过了少倾,门吱呀一声打开。两个小丫鬟扶着一个在东方人当中显得高大的老人走出来。虽然要人扶持,可是这老人的气势一点不见得弱了,站在门口目光一扫,徐一凡笑着耸耸肩膀,朝后退开一步。

屋子里面的人物,自然就是李鸿章。南方督抚,虽然在徐一凡兵进辽南的行动当中附和支持了他,但是在临上船,并且即将要和清廷摊牌之际,还是有点犹疑。

一则是多少要点面子,就算要当贰臣,别的督抚先当了,自己再跟进,那就俯仰无愧了。二则是和徐一凡准定是要谈条件的,这条件如何谈,就要看徐一凡对于北边的优势地位到底有多大,其中分寸,还是需要一点时间把握观望的。

徐一凡也实在和他们懒得耗了,北地变乱一起,南方还没整合好,那才叫笑话!既然他们要观望风色,要有一个有名望的人带头,一不做二不休,将李鸿章请来就够分量了吧!

老李头这人,他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要做事,要当官,要有富贵,也要有名声。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对北方清廷已经是心灰意冷,黑锅也背了,自己的家底也赔了。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对徐一凡这股蒸蒸日上的势力有所表示!特别是徐一凡在他的北洋系统招降纳叛之后!李鸿章力量的核心,北洋水陆师已垮,而他有着一支如日方中的禁卫军,这个时候,才是李鸿章的力量可借,又到不了能威胁他徐一凡地位的时候!

回想当初他初抵津门,拜会这位大清第一督臣的时日,短短数年,已经是恍如隔世。

李鸿章避居家乡,在徐一凡看来,很有些坐而待时的意思。北洋系统虽然整个崩溃,但是跟随他这么久的家人子弟,李鸿章不能不有一个安排交代——在历史上,甲午战败之后,国人皆曰可杀的他下台之后,时人都认为不会再看到他复起的日子了,哪怕清廷再召他,以他垂老年纪,难道还要来为清廷擦一次屁股?可是李鸿章仍然一召就起,可见老头子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但是仍然做事心不减,热衷心不减。

如果他真的心灰意懒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不去租界,非要在合肥他徐一凡的马足之下?徐一凡到后,翁同龢就从常熟老家跑到了上海租界,闭门不出,生怕徐一凡胁迫他什么,李鸿章却在合肥动也不动,泰然高卧。张佩纶和盛宣怀在徐一凡这里卖力,要是说背后没有李鸿章的影子,打死徐一凡都不信。

如果没有香教变乱在即,徐一凡倒是可以再和李鸿章耗耗,现在,免了吧。前几天张佩纶奉命,就将李老爷子请了过来!徐一凡倒也客气,将他安排在两江督署这个他曾经宦游之地,只是几次拜访,老爷子摆足了忠臣架势,要不就骂回去,要不就闭门不见,架子非得拿到最后……且看看他能绷到几时!

今儿就是李鬼子见洋鬼子,让他们把这假矜持,稍稍扯下来一点吧……

李鸿章站在门口,目光过处,瞧也不瞧徐一凡一眼,只是看着沃特斯。这洋鬼子已经摘下礼帽,上前鞠躬:“李大人!我是索尔兹伯理家族的一员,在十年前,首相阁下陪同大人参观阿姆斯特朗工厂的时候,我有幸见过阁下一面,没想到,今日在这里和阁下再度相遇,人生真是奇妙,不是么?”

李鸿章瞧他一眼,别看搞了这么多年洋务,李鸿章还真不大听得懂洋文,只是转头瞪着徐一凡:“小子,他在说什么?”

徐一凡笑着翻译了,在这场合,他暂时就是一个看热闹的。

听完徐一凡翻译,李鸿章咳嗽一声。在洋鬼子面前,他向来是不倒架的。他有个宗旨,对洋鬼子不能软,不然这些鬼子就该蹬鼻子上脸了。徐一凡曾记得读过一本清人笔记,专门记载了李鸿章这个做派——几个洋人公使为某事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公署交涉,气焰嚣张,几个王公大臣唯唯不语,只是派差官不住问李中堂到否,李鸿章一到,笔直而立,对着几个洋人公使就是一阵呵斥,顺便还将身上斗篷脱下来交给洋人公使拿着。偏偏洋人公使还吃这一套,顿时就是点头哈腰。秉国垂二十年,东方大国第一臣的风范,果然不凡。实利他李鸿章争不来多少,这面子,可从来不曾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