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二十一章 行动(第3/4页)

马车才一停稳,陈思几乎就是从车子里滚出来的。一下趴在肃亲王面前:“我的王爷啊!没想到在这个地方,又能见着您老人家啦!您这么巴巴的迎接到门口,不是折杀我了么?”

肃亲王一愣,看陈思眼泪都下来了,朝身边的南山樵笑道:“我们满洲人性子直,也念故主。这孩子是镶红旗的,在北京也认过我这个旗主。见面就是这样,可要不得。”老头子的京片子轻声细语的,听起来非常随和。

他忙拉起了陈思:“可别这样!别看我老头子担了个主子的名义。但是在外面担着风险的还不是你们么?为了皇上你们脑袋都舍得,我这个老头子迎接一下有什么大不了的?快进去说话!一路可辛苦了吧!”

等到大家分宾主坐下,陈思却无论如何不敢在肃亲王面前坐踏实了,斜签着身子。屁股微微沾着凳子。仰着脸就等着肃亲王发话。整个日本式的大厅里放着中国式的摆设。看起来古怪得很,在座的也不过就南山樵和他三个人而已。

肃亲王看来很满意陈思谦恭的做派,朝南山樵道:“我说吧,这孩子在北京的时候就拜过我的门,只要我一招呼,他准到。南山先生,有什么事情,你就和他交代吧。”

南山樵仔细的打量着陈思,而陈思回敬他的目光也很不客气。半晌南山樵才哈哈的笑了,突然对他道:“你和白斯文,都是江北雨辰雨将军派来的人吧!”

陈思全身象给电击过了一样,先是一愣。然后就转向肃亲王:“王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雨辰是推翻我们大清的民党人物,我在新宗社党里。怎么把我和雨辰扯到一块儿去了?”

他声音变得极其委屈:“难道因为我和白大哥都是从江北逃出来的?您把我叫到这里,就是想追究这个?那我也没什么说的,主子要我死,那就让我死在这里吧!不要再败坏了我对大清的一片忠心!”

在整个北中国因为安蒙军的事情而暗流汹涌的时候,只有山西,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安静。这个省份,在光复的时候也是一再动荡。新军起事,这里是全国不多的死了巡抚级别大员的省份。起义的民军先是被北洋军打了出去,然后在山西省门之外还闹出了吴禄祯被杀的大事件。最后尘埃落定,还是民党的阎锡山掌握了山西省大权。

袁世凯对这个近在肘腋的省份从来没有放松过,派来了监视着山西和阎锡山动向的民政长金永。而阎锡山也真的就表面百事不问,将行政大权拱手交出,并且还让自己的父亲居住在北京,当作让袁世凯放心的人质。他只是暗中牢牢的抓着部队不防,等着北中国的风云变幻。

在近代史上,这个人物应该算是最善于自保,最为圆滑的人物之一了。但是山西现在在他的统治之下,养兵不多。也看起来安静得很。不像其他地方,兵旅如林,战火连天。在整个北中国,似乎就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

每天早上,阎锡山惯常的都在自己督军署内散步。有时兴致来了,还做一套日本式的军体操。然后就是练字读书。下午才会客人,更多的还是处理着自己生意上面的事情。山西一省的政务,北方变幻的形式,看起来竟和他毫不相关。

也有他的心腹手下劝过他,现在眼见着袁世凯集结重兵于绥远,压迫山西外长城一线。南口一带,还有袁世凯新编练的几个师。京汉线上,陈宦的第一军就是最大的机动力量。对山西也成为了三面合围的态势。都督是民党出身,现在又有这么一个飞扬跋扈的民政长,哪一天袁世凯要动都督的手,那时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了!

都在劝他赶紧的和南方最大的实力派雨辰联络,利用雨辰对袁世凯咄咄逼人的态势,挟以自保山西的地位。更何况雨辰提倡的地方自治,简直就是山西这些将领和官吏自保权位的最好借口。起初每天听着三四起人这样劝说,阎锡山还笑笑听着,不置可否的样子。到了后来,有人一提这个建议,他简直就是马上将人赶出他的官署。除了几个心腹,大多数的山西人都认为他们这个都督是怕了袁世凯,就等着哪天交卸了。他听到了风声,也当是过耳春风,毫不在意。

这天阎锡山仍然在他的督军署内遛弯,他自从光复之后。几乎就从来不穿军装,夏天还是长袍马褂。肥短的身子,看起来就象一个山西的土财主。正慢悠悠的走着的时候,一个贴身副官走了过来,敬礼道:“都督,有客拜访。”

阎锡山站定了脚步,不满意的看了那个副官一眼:“甚?你不知道我上午都不见客么?白当那么久的差了!”

那副官被他眼光一扫,脸色有些微微发白,还是鼓足勇气道:“都督,是莲品先生带来的客人。他们说早上打扰都督的人少,一定要见。莲品先生还交代我们一定要注意关防,不要告诉别人都督早上见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