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三十六章 新的战场(第2/4页)

雨辰一边严肃的表示愿意服从国民公议,期待大选完成,组建正式之民国政府。是非曲直,付诸公论。一边却快马加鞭的督促前方军事迅速进展。

曹锟的江右军,因为吴佩孚的11团在进行了四天的顽强抵抗,终于有主力回到了武汉三镇,但是11团全军覆没,吴佩孚自杀未成被俘虏。虽然吴为曹锟争取了时间,但是武胜关却被陈山河及时拿下,以江右军去硬碰武胜关的阵地,背后还有部队追击,他也不能做这个傻事情。正准备在武汉死守的时候,突然传来了第一作战军放下武器,全军被缴械的消息。

原来在贺胜桥一线本来就打得有气无力的第一作战军,陈宦虽然是袁世凯亲手简拔出来的大将,但是在部队的根基实在太浅,不要说老牌子的第2师,就连新编的第8师他都指挥不动,可以依靠的就是鄂军改编的第9混成旅。武胜关被截断,江右军败退之后,陈宦见大事已去,也没有信心带着部队冲回去。自己通电宣布下野,住进了汉口的英租界,不见客不出门。第2、8两师群龙无首,加上鄂军第9混成旅一夜散尽。觉得这样已经对得起袁世凯了,缴枪了事。在当时,能象江北军或者第3师那样的部队苦战到底的毕竟不多。只要表现得对得起自己的饷钱就是好部队了。

这支被缴械的部队被雨辰飞调江苏陆军第二师的两个团过去接受缴获,就地整编遣散。只留了几千愿意在江北军干的军人。

自从第一作战军崩溃之后,江北军和湘军共计十六个团的部队迫近武汉,北面也有陈山河部队三个团下来。经过英美两国调停,雨辰也没有再来一次炮轰武昌的意思。第3师和第3混成旅全部缴械,就地坐轮船回北方。

而在河南雨辰的行为可没有一点收敛的意思,从湖北前线又抽调部队进入豫南,追着第二作战军打,这支部队一溜烟的一直逃到郑州,和齐燮元的第四作战军会合了才算平安。但是他们在郑州,也是绝对不敢越进豫南的雷池半步了。

湖北前线的北军主力就这么交代了个干净,虽然人陆续回来了一些,但是都已经是元气大伤,特别是整建制被缴械的部队,就算重建,也没有原来那种老部队的魂魄了。

湖北前线是败得如此之惨,绥远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安蒙军在贝子庙一线,又前后夹击击败了乌泰部的骑匪,让乌泰只带着几百人落荒而逃。绥远张绍曾根本不愿意对安蒙军动手。反而通电中央呈请政治协商解决安蒙军问题。还在通电里把安蒙军大大的夸了一气,把他们的功劳摆了不少。毕竟克复库伦,击败乌泰这些是已经全国皆知了。

张绍曾这么做的时候,当时湖北前线已经很不利了,北军上下已经要给江北军留将来见面的余地。他的这个行动,怕就是北军上层的授意了。安蒙军现在屯驻贝子庙,虽然还保持着戒备态势。但是谁都知道,就算将来谈判解决问题。袁世凯不会留这么一支强大的部队在自己身侧,迎接他们的就是光荣凯旋江北。

这一仗下来,北军败得是太惨太丢脸了,本来以为至少能解决安蒙军,顺便进取江西,为将来总解决江北问题打好基础。没想到却被吃掉老底子一半。原来能切实掌握的京汉线也被江北军雄踞一半,武胜关落入雨辰手中,中原南大门已经向他敞开。

袁世凯能在民初政坛上面呼风唤雨,还不是靠他的实力?靠他这十来万兵?但是现在南边崛起一个实力比他更加雄厚的雨辰。这天下大权南移,已经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的事情了。袁世凯现在正在上海和雨辰谈判,以前他是最讨厌听责任内阁这个话题的。现在却是他自己喊得最响,军事上面自己能力已经不大了,就象在这大选上面和雨辰一博。至少要维持个南北分治,共尊一主的局面。

想着自己的心思,杨度不由苦苦一笑,自己从日本回来,花在袁世凯身上的心思汗水,那可就真的都是白费啦!眼看这袁世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底下的人心也是越来越散。能维持住现在的场面已经是不容易了,下面只能是雨辰步步进逼,北方苦苦招架。大选,大选又能说明什么。还不是要凭借实力说话!

从大局的变化想到自己这里,他真是什么心思都没有了。一身本事,将来半付落花,半付流水吧!这个时局,已经不是现在他能掌握的了。笑看风云变幻也是人间一乐。

突然间,杨度很想去买一醉。

他正满心凄惶的听着那帮人还在议论,突然一个戴着棉帽子的长衫汉子走到他的身边坐下,在他的面前敲了敲。杨度斜着眼睛一看,那汉子也摘了棉帽子朝他微笑。却不是白斯文是谁?他这个时候却懒得见人,朝他一挥手道:“你来找我做什么?去休,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