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四十章 统合(四)(第2/4页)

在他心目中,并没有完全的对世界局势的概念,对西方国家作为在远东能牵制日本扩张的最大实力派,正在将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在欧洲和近东,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他毕竟只是一个将西方国家视为天上神圣的老派政治家而已。

他正想沉着脸把王揖唐斥退,但是转念一想,突然笑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慎吾,你这么关心国事,真的是很好。不像我手底下一些人。看老头子走窄了,就什么样的心思都有了。和日本朋友那里,你可以先联系。我可以全权委托你!只要老头子一天翻过身来,对你的功劳情分,就必有以报之!”

一句话说得王揖唐眼泪都快下来了。他哽咽着做一时说不出话来的样子,最后才挤出几句:“我们不就是大总统的忠犬么?还不是就想着大总统好?还谈什么报答不报答的,对咱们真是太客气了。大总统您请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情漂漂亮亮的办下来!”

看着王揖唐脚不沾地的走远,袁世凯只是摇头叹气。事急的时候就思忠臣良将了。自己手里面使出来的这些人物。王聘卿和自己恩断义绝,冯华甫消极,段芝泉还肯任事,但是指挥大军实在水准有限。陈二庵是个军事人才,但是心里面为自己打算总比为北洋团体打算多。其他几个政务上面的人才,现在看来都不是危难的时候能够指望得上的。只有杨杏村忠心耿耿又见识长远,可他身子也不好。而且自己身边不过现在就这么一个智囊!这个时候,还是更需要自己拿稳主意啊。

正思绪沉沉的时候,就看见杨士琦脸色郑重的走了进来。大冬天的,也许是走得有些急,额角上面都有几滴汗珠。大败之后,袁世凯几方面布置。赵秉钧负责维持国内政坛上面得平稳局势,段芝泉收拾败军,沿京汉线和津浦路布防,同时加快整训新军。梁燕孙现在和熊凤凰两人负责财政,不管是报效捐输也好还是借款也好,罗掘俱穷的筹措资金。他相信雨辰迟早会露出破绽的,到时候兵和钱还是根本!而杨士琦就负责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拉着陆征祥和列强打交道。以前列强是一门心思支持他的。但是随着雨辰崛起,大借款也停办了,这次战事当中态度又很暧昧。现在无论如何要他们对自己重表支持的态度!到时候等自己缓过劲来,总有还手的机会!

看杨士琦面色凝重的走了进来,袁世凯一下就迎了上去。看他还沉吟着不说话,袁世凯温和的道:“怎么?杏村,事情不顺手?也不必这么急在一时,辛苦了自己。”

杨士琦在外面奔走得那么辛苦,听袁世凯这么温和的一说。心里面颇有点百感交集的意思。这个主子,虽然权术自用,但是对手下人。还是很照顾的。几十年沉浮历练出来的气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看这句话问得从容,就知道他现在心里面还没乱了章法。

怎么在国内政坛风云了这么久的这么一个主子,就老是在雨辰手里吃瘪呢?他真的有些不明白。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物,真的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天下,已经不是用老的办法就可以应付了?

他收束起自己的心神,朝袁世凯点头笑道:“大总统,也无所谓什么顺手不顺手的。我们和这些洋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还不明白他们的脾气么?他们想的无非还是自己的利益罢了。能帮他们维持在华权益,能有东西交换的。总有办法想,但是话总说不到实处……再看吧。听他们的口气,对雨辰那里似乎还要观望一阵子。现在就怕雨辰许给他们更多的条件,那咱们就真的有些棘手了。”

袁世凯沉默了一下,列强现在的态度的确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但是他们都还在观望风色。这点他也早有心理准备。在他这样的旧时代出身的人物看来。洋人如果确定支持谁,那还不就是在中国这块地方出人头地,掌控局面的基础?靠上了洋人,钱可以办借款,军队可以买军火。更重要的是,国内各势力对洋人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当初不就是列强的公使团坚决支持自己来收拾全国局面,不承认民党为交战团体,扣住了关余盐余。再加上自己手上的十万北洋军,孙中山才让出的临时大总统职位么?现在兵暂时处于弱势,他比以前更加倍的看重列强的支持。

他沉吟着问杨士琦道:“杏村,你看看现在这个局面,日本那里可以依靠么?”随即他又是一笑:“我不过是随便问问,你也可以随便说说。和日本签订南满密约,我已经是很后悔了,很怕不能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情,正想法子弥补呢。”

杨士琦听到袁世凯这个问话,还能不知道老头子想些什么。在北京的这个列强公使作为他们国内政策的代表,对待北京这边的态度是大有区别的。俄国和袁世凯的态度最僵硬,也是因为外蒙的事件。英国比较倾向于袁世凯,但是最近这一边倒的政策也有所改变。袁世凯和英国的关系更多的建立在和朱尔典的私人关系上面,现在风传朱尔典要调职。他本人也收敛了很多。英国的利益毕竟在华东和华中,那里要和雨辰打的交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