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四十七章 治乱世用重典(第3/4页)

吴采默默点头,他虽然不是嗜杀的人,但是雨辰的对土匪和河南地方土豪的严厉政策,他也是赞同的。看了张志鹤转来的报告,河南这个地方,多有几代十几代都是为匪的。这些人不铲除掉,河南怎么能推行江北的政策,又怎么能成为江北军稳固的前方基地呢?

才走出大门口,吴采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下,雨辰的全部卫队六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火器中队,已经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站在巡阅使署的大门口了。每人都是装具齐全,背着背囊,八百多人几乎一般的高矮,在这冬天的早晨里听不到一点响动的声音,只有他们呼吸出来的白气,在队伍上面缭绕。最前面一个高大汉子正是已经挂了上校肩章的冯玉祥,他大步出列,用力向吴采行了一个撇刀礼:“参谋长!巡阅使署卫队从现在起开始接受您的指挥!卫队满编八百三十一人,实到八百三十一人,请您指示!”

吴采吃惊的看着雨辰,雨辰只是朝他微笑点头。朝他道:“什么都别说了,这支卫队很有训练,而且每个中队还装备了咱们新仿制出来的麦德森轻机关枪,行军力也强。用来剿匪打交手战再合适不过了。等把白狼赶出豫南,你再把卫队还给我就成了……军队练出来就是打仗的,难道我雨辰真的需要这么多人保护不成?倒是你在前线要当心一些,你那性子肯定是要望最前线跑的,土匪流动性大,身边多带点人安全。”

吴采看着雨辰微微带点关切的神色,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是用力的点了一下头,朝冯玉祥他们吼了一声:“出发!”朝雨辰又行了一个礼,翻身上了自己的马,在这八百虎贲的簇拥下去远了。雨辰看着远去的烟尘,心里面却在想着河南的局势。自己这一套严厉的政策,在河南到底行不行得通呢?在河南到底要杀多少人,才能稳定得了局面?

河南信阳在南北年中的那次大会战中,打了一个尸山血海。围绕着这个城市的争夺,也就成了南北双方会战的成败关键。最后这座控扼着京汉线和中原南大门义阳三关的要点,终于落入了江北军的掌握之中。

在对白狼股匪的防御当中,张志鹤的安徽陆军第一师主力又是以信阳为他们京汉线防线的要点。坚决不能让白狼股匪窜扰到路东来,而且信阳还是屏障湖北的要点,控制住这一点,就是保住了两个省的平安。所以他干脆把师部设立在了信阳城,打算死也要死在这里了。除了留一个团在豫南后方担任绥靖任务,其余三个团的兵力都沿线展开。先图稳固住局势,然后等援兵上来再图兜剿这股凶悍的土匪。自己对不起被丢在京汉线以东的部队和百姓啊!

江北军遭受挫折之后的反应果然很快,司令也不愧是司令!马上就认清楚了河南局势的重要性。大举的调兵北上,而且让他一下统领两个师的作战军!这下更让他觉得自己受恩深重。不能不努力自效。自己是从司令身边副官长的身份出来带部队的。自己再不努力表现好一点,那不就是让司令背上了徇私的名头?

今天他是到车站来迎接吴采总指挥的,对于吴采出镇河南。他也觉得再合适不过。对吴采调动部队,在河南指挥全局。一线的部队长都觉得很有信心。这绝对是一个镇得住场面的人物。大家虽然不说出来,怕心里面都是这么想。江北军三杰。何燧和吴采都是绝对适合做大军统帅的将领。都很有全局眼光,也镇得住下面的将领。而陈山河虽然也自不凡,南北大会战中更立下了迂回信阳成功的巨大战功。但是从性格上面来说。他还是更适合做一名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猛将。

张志鹤和自己师部的僚佐们,笔直的站在信阳车站的站台上面。这个站台当初被陈山河在董山上面用山炮打得是尸山血海。现在当然已经恢复了铁路要站的本来模样。他们这些将官校官对吴采的到来可是一点都不敢怠慢。早早的就已经到了站台迎候。在河南冬日的寒风里面已经等候了一个多小时。但是都没有一个人发出怨言,都保持着军姿站得笔直的。几乎没有人四下走动取暖。

远远的一声汽笛长鸣,接着远处的扬旗倒了下来。吴采他们乘坐的军列终于来到了。站台上稍微有了点人声。但是又有些忐忑。皖一师在白狼军面前搞了个灰头土脸,只能沿着京汉线守备,参谋长过来还不知道该怎么训斥呢。大家都心思复杂的仰头等着火车到来。没有过多久,就看见一列火车拖着长长的闷罐子车皮放慢了速度开始进站。车头排出的白气弥漫了整个的站台。

排成两列的礼兵早早的就举枪行礼。等火车停稳了之后,果然是吴采先走下了第一节的车厢。冯玉祥紧紧的跟在他的身后。一路的舟车劳顿让这个今年才迈入三十一岁年纪的南方雄兵江北军的第二号人物气色略微有些不好看,但是眼中的光芒略一闪动。就能让人看出这个人物的不凡之处来。就是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雨辰的第一助手打造出江北这个局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