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六十章 各有所谋(第3/4页)

袁世凯目光沉沉,听着杨士琦从心底里发出的这些话,也只有叹息一声:“要是雨辰带兵来打呢?我们拿什么力量应付?”

这个权倾北方的强者已经显出了老态,脸上现在最多的还是倦色:“对付雨辰,稳定住咱们的位置,单靠一个会谈就成了么?还不是要靠的实力!只有咱们实力强了,才有资本分化他的团体。政治军事两管齐下,才是咱们北洋长治久安的根本啊!”

他神色有些颓唐:“杏村,你应该知道我老头子心里面的苦!还不是为了咱们这个团体?要不然我老头子回河南,雨辰敢委屈我半点?但是你们又怎么办?中国现在是贫弱到了极点,有的时候不得不让步换来稳定住大局。难道把国家利益出让我就不心疼?但是没办法呀!只有把内先安了,才谈得上攘外啊!”

他有些疲倦的靠在枕头上面,声音也变得有些苍凉:“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李中堂奉命调解。老人家已经病倒了,还被俄国公使守在床头逼着签中俄密约的字。我现在也和老中堂一样,都是为了国事不得已啊……咱们北洋,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不能在我手里败了下去!”

杨士琦默然无语,袁世凯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跟他这么多年,也的确受恩深重,哪怕前面明知道是一条黑路,自己也只有坚持走到底了。这个时候,这个局面,大家坚持下去吧。外面人心飘摇,老头子也的确……很苦。

时间还是在向前不断的走动着,三巨头的正式会议已经确定在12月22日。而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暂时搁置了江北地方自治的这个问题之后,进展也非常顺利。未来政府的政体,将采取责任内阁制度。设立参众两院,参议院各省平均每省4名议员。众议员根据各省人口数量分配席位。基本是综合了英美两国的宪法起草而成的,三权分立,公民权力第一次堂而皇之的出现在纸面上面,但是这些都不被人们太过重视。现今的民国,不论未来宪法如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知道,还是一种强人政治。

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个责任内阁和总统分权的问题。认为这是袁世凯和同盟会交易的关键。根据宪法起草委员会透露出来的消息。责任内阁很可能由同盟会来担当组阁,他们的党派基础比袁世凯要基础更广泛一些。责任内阁的阁员也由组阁的党派来任命。这一点似乎袁世凯做了全面的让步。行政权力完全移交给了未来内阁。大总统的权力细察下来,似乎就是名义上的全国军队总统帅和名义上的元首,另外对内阁的行政命令有提请复议和否决权。就是说内阁的命令,大总统不用印的话就无法颁发下去。

袁世凯真的能一下让步那么多?再分析一下未来的权力架构,却又未必尽然。现在已经新成立了陆军总参谋部和海军总参谋部,是当初南北会战时大本营演变过来的。因为大总统是军队统帅,这两个参谋部的参谋长就是袁世凯的当然幕僚长。现在陆军部海军部已经完全将权力移交给了这两个参谋部,原来的大部已经成了摆设,就负责一些兵役动员这些不疼不痒的东西。未来袁世凯还是将通过这两个参谋部将军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另外还成立了两个直属于总统府的委员会,一个就是警政设计委员会,一个是交通设计委员会。袁世凯方面的理由很冠冕堂皇。现在国家处于分裂,各地情况不一。未来议员们又来自各省,基于各省本身利益,对于应该国家统一进行的交通和警政建设定有很多杯葛。但是现在时不我待,大总统愿以全国元首的名义统一强行推进此两件事情的建设。这点也得到了同盟会的默许。其实袁世凯一是用警政设计委员会取代原来的内务部,掌握北方的警察力量。二是利用交通委员会控制交通收入这个金库。同盟会之所以会默认,是因为袁世凯毕竟把财政部交了出来,盐税也完全给了同盟会,等于是双方瓜分了财源。而北方的警察力量,本来自己就是控制不住的,袁世凯愿意接过去发饷,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双方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已经是完全的将未来中央权力瓜分完毕,袁世凯在保留了自己基本实力范围的情况下的确是做了最大的让步。而光复以来,一直在袁世凯和雨辰两大势力夹缝中间投闲置散的同盟会民党势力,已经一跃而上政治舞台的中央,取得了责任内阁的名义,也是喜出望外。要不是雨辰的势力太咄咄逼人。袁世凯不要说联合民党了,赶尽杀绝倒是有份呢!

一时间同盟会及国民党的机关里面门庭若市,各种人物往来不虚,都乐呵呵的等着升官发财。同时也在摩拳擦掌,计划在未来大选里面全力狙击雨辰手里那个御用的联邦党。大家提着脑袋辛苦这么久了,还不是就为的这天!当真是渔翁得利啊!这些日子,大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的人物在江北范围内活动,封官许愿,挖联邦党的墙角。其他一些党派,也赶紧和民党人物联络拉拢,希望未来内阁里面有一杯羹。就现在这个局面看来,的确是同盟会得利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