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二十六章 大战前夜(一)(第2/4页)

蔡锷突然问道:“皙子,你们研究国际局势,觉得怎么样了?是不是最近决裂就在眼前了?”他的语气郑重,让杨度不由看了他一眼。心里面在想,雨辰对这个事情是刻刻关注,每天都有长电和他们研究国际局势。一副想要参与其中的样子。没想到这位统兵在外的大将,也是这么关心这么件事情,是不是代表军队方面,对这个事情已经有些坐不住了。想跃跃欲试?其实他一直以为,研究不妨研究一下。但是真正想参与其中,自己现在有这个实力么?不过蔡锷以一个中途来归的将领,这么受到重用。其实在雨辰心目中的宠信地位,远远在自己之上。他这么问,就是代表他深深知道现在中枢的决策所在啊。他这次回来,为的一定也是这个事情,代表雨辰对他一定还有大用。他想着自己的心事,一时都忘记了回到蔡锷的话。半晌才笑道:“这些事情,杏村研究得比我深。这些日子来,我主要还是奔走联络,四下听听国内国外的意见。杏村却整日里埋头在那些资料里面,他写的报告,总统都来电嘉奖。这些事情,还是听听杏村意见吧。”

杨士琦听了杨度的话,连连摆手苦笑:“我不过是个前朝畸零人,看些这些东西,不过是聊以自遣罢了。当不得皙子的夸奖……我连国也没有出过的人。对国际形式怎么能有研究会里面那么多洋博士清楚明白?写的东西,其实也不过是井蛙夏虫,当不得一问的。”

蔡锷只是微笑,杨士琦的那份报告。雨辰也曾经转给他看过。他也很赞赏。对于那些洋博士的报告,他却有点不屑一顾。那些家伙,大概是欧风美雨吹得太久了。认为这些神仙打仗,不过是很快就了的事情。大概很快就会坐上谈判桌上面解决好一系列的后续问题。中国现在这个地位,加入哪一方,反对哪一方,都是不可行。还是严守中立,慢慢积蓄实力。万一要在中国境内发生什么战事。最好还是采取当初日俄战争当中严守局外中立的做法,随便他们闹去。欧战结束,当列强的注意力转回来的时候,大家再想办法罢。到时候投靠取得胜利的一方,也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总体来说,他们对英国为首的协约国还是很看好的。

只有杨士琦,才是真正的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认为所有行事,必须考虑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欧战很可能是个长久的过程。中国完全可以一开始就以一部分力量赞助一方,在战后才能争取到实在的权益。不然还不是中国的权益,在胜负双方当中转手?借用本次机会崛起,实在是一个太好的机会了。他还有几条具体的建议,比如编练参战军,现在就可以着手。整顿国内兵工企业储备战略物资。现在的舆论宣传也要转向等等。虽然他谨慎的没有提具体应该支持他们,但是话外却大大的对协约国拥有绝对的海权赞誉了一番,认为同盟国至少对英国是无能为力的。内中意思何属,也明白得很啦。

蔡锷对杨士琦也忍不住有些佩服,虽然是中国土产的谋士。但是一转行研究国际局势。仅是从资料当中研判,还是这么的有见地!当初袁世凯身边第一谋主的身份,的确是名下无虚。但是看杨士琦淡淡的不愿意多谈什么,他也只是一笑不问。三人迎着江风,各自想着各自的心思。对比起刚见面时那个热烈的气氛,竟然有些冷清了起来。

当蔡锷大步的走进总统府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最近名动天下的西北总指挥的身上。总统府的卫队官兵都立正向他行礼,而蔡锷都正式的一一还礼。出镇西北快一年的时间,他还真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见雨辰了呢。他这些日子以来的作为,他在西北也是击节叫好。现在又面临这个民族气运的转移关头,将他调回了南京来,明显就是要另外赋予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军人将领,人生至此,还有什么遗憾?王登科副官长早就军服整齐的在二门口等着他,见蔡锷一到,他就亲热不拘礼节的拉住蔡锷的手:“松坡先生,你到的可真快!本来一路转车,划算你还有三两天呢,没想到你心思也这么急切!西北那里您的功绩伟业真是让我这个整天在总统府里面迎来送往的副官头儿羡慕,松坡先生,把我要走怎么样?带一个旅,哪怕一个团也好!绝不会让您丢脸!”

蔡锷呵呵一笑,拍着王登科的肩膀。这位副官长身量很高。他拍他肩膀看起来就有些滑稽。他笑道:“想学张展空和陶克艰了?这些我可做不了主,要总统来决定。就算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新职位在哪里呢!听总参的意思,是让何灼然来接替我。你想带兵,老实点求何灼然去。让他帮你说情。”接着他又问:“总统在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