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四十一章 决断(第2/4页)

而司马湛却认为,日军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除了胶州湾以外,随处都可以登陆。想堵击日军于海岸线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陆军在前线,应该牢牢守住青岛,防止日军利用这个良港进行补给。他们在滩头对大军进行补给的话,没有港口的设施,将是极其不方便的。其余海岸线上应只放有限的警戒兵力,就连海防军张雄夫部都应该做好随时由一线撤退的准备。放日军登陆上来,青岛必定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日军合拢。放在二线的雄厚预备兵力,就反卷上去,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迫使他们放弃这次作战。按照他的意见,不仅现在的预备队不能动,而且青岛军至少要抽调三个团出来,而海防军更是要抽调十个团回来。在雨辰没有来最后拍板之前,他就把预备部队牢牢的控制在潍县,不让他们动弹。这样的战略想定,得到了何燧还有陈山河的大力支持。吴采似乎也是偏向他多一点。这样作战,第一战斗的烈度不好控制,日军取得桥头堡,必然会拼命坚持。而且如果真正的把日军打得太痛了。也担心不好收场,国家现在毕竟还没有支撑一场长期的现代化战争的国力啊!所有人都在等待雨辰迅速抵达济南,为这个作战定下一个原则。留给前线的时间不多了!

一辆没有标记的汽车在雨中迅速的离开了济南火车站,车子两旁的护兵浑身淋得透湿。雨水从漆皮帽檐上不断的滴下。但是都动也不动的守在车门两边,神情警惕的看着四周。谁也没有想到,这辆没有跟随车辆的汽车,就是现在民国总统雨辰的坐车。他本来预定是8月11日夜间抵达济南的,但是心急如焚的他,在8月11日的下午就到了济南。而来迎接他的人,现在还没出发呢。

他坐在车窗里透过雨雾静静的看着外面的景象。济南车站周围,已经全部都是携带着全部装具的士兵。十八师的官兵佩戴着白色的符号,穿着帆布的雨具,正跌跌撞撞的在雨中行进,车站周围的民房几乎都被号了下来,军队给了居民一些钱,暂时安置一下这些蜂拥到山东来的军队。十六师的部队则显然连帆布的雨具都没有携带,每人打着一把油纸伞,有些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军官们都大声的在嚷嚷,而济南城总参后勤部的总兵站的那些军官们,在大雨中在脸上流淌的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了,哨子声,招呼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十六师忠二部队在这里集合!你们的宿营地在天王寺,快跟着我出发!”

“弹药车呢?马夫不知道赶着弹药车到哪里去了!”

“我们部队的伙食担子还没有跟上来,等一下!”

“十八师挺五部队注意,你们的宿营地有变更!还是在原地集合!”

乱纷纷的士兵们看着这辆汽车过来,都让开了道路。雨辰在车子里闭上了眼睛。这次在这么一个不大的作战区域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调动近二十万的陆军兵力。的确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这种混乱情况他能够理解。无数的士兵要安置到位,上万吨的弹药,上万吨的军食,无数的军用器材把铁路线挤得满满的。大量的野战仓库要设立起来,架设通讯网,安排兵站,修造军用公路……这些事情已经让留在南京统筹这一切的吴采忙得是四脚朝天了。相信经过这一次战役,参谋部筹划组织大的战区会更加的有经验了吧。

现在不管情况是如此的混乱,但是还是有大量的弹药和物资已经储备在了胶济线上,这多亏他和参谋部在六月份就开始在胶济线上准备。所以蔡锷才打得这么游刃有余。部队也都拉上来了。几支骨干部队自己就可以调整完毕。现在雨辰唯一考虑的问题就是前线野战部队和总参谋部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战略想定。而且都有道理,他究竟该采纳哪一个?最后拍板的人,毕竟还是他。军队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取代他这个做决策的位置。是沿海岸线抵抗,还是放日军进来,以青岛为铁占,以强大的预备队为铁锤,在内陆和日本陆军展开决战?

沿岸抵抗,拼死抗击。在日军海岸火炮的轰击下必定伤亡惨重。但是战事规模可以控制。只要胶济线不断,可以向前线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物资。可以坚持拼下去,但是由于海权在日军掌握之中,他们还可以选择其他地方登陆。到时候可就被动了!陆军可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全部海岸都安排到!但是放日军上来……要是真打成了全面开战的局面,到时又该如何收场?雨辰已经一夜没有睡觉了,就是翻来覆去的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留给他决断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尽快的做出决策!

在他神思不属的时候,汽车已经开到了济南原来的海关大楼前面。这里已经被当作了虎穴作战室,总参谋部的前线指挥部。门口已经有宪兵在那里警卫。看雨辰冒着大雨从车子里钻出来,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总统怎么就这样过来了?雨辰沉着脸推开王登科撑开的雨伞,大步的就朝里面走了进去。穿过回廊就看见司马湛和一群参谋人员迎接了出来:“总统,你怎么这就到了?我们打电话去铁路军运处查,您这次没有坐专车,也太轻率一点了吧!”雨辰淡淡一笑,也不顾身上正在滴落的雨水,挥手道:“进去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