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楚韵重整旗鼓!(第4/4页)

难得,罗红日和罗红旗两兄弟都在家,没有老人在,家里过年都少了点年味。

王建业:“二师兄,要不你跟我们去上海?你这样整天在家呆着也不是个事儿。”

罗红旗赞同:“老二,去做你的工作吧。爸妈他们一身病痛,早走了,也是一件好事儿。”

爸妈走了,这两三个月,罗红日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去年的棉袄穿在身上,都空空荡荡的。

本来就清瘦了不少的脸颊,还胡子拉碴的,看着整个人特别颓废。

罗红日抹了把脸:“我跟你们去上海,什么时候走?”

“这就对了!咱们后天上午走!”

回到上海之后,罗红日投入工作,王建业和楚韵也忙了起来。

因为江陵资本重新打开了投资通道,传出去的消息是,他们最多只选十家公司投,但第一季度收到的融资申请超过了五十份。

梁静和团队进行初筛之后,再对选出来的公司进行初步考察,他们觉得有十二家都很不错。

跟楚韵申请之后,这一季度进入到最终一轮的就有十二家。

收到消息的人,高兴得不行,同时心里也很忧虑。最多只要十家,现在选了十二家出来,那他们被选中的几率就更小了。

不过想到往年江陵资本投资的习惯,说不定他们全部都能被选中呢?

楚韵拿到最后的入选名单,一边看一边跟梁静说:“前几年投来的融资计划书,开工厂的占了百分之七八十。两年过去了,现在来融资的技术型公司增多了,挺好。”

中国第一批搞电子技术和通信的人才,下海创业的逐渐变多。只要人还算靠谱,楚韵都愿意投资他们试一试。

她现在手里不缺钱,也愿意砸钱支持他们搞技术。不过,这方面的投资要严格控制,绝对不能影响江陵资本的整个盘子。

梁静不解:“为什么要投资通信技术,您选出来的这一家公司只有不到十个人,钱投给他们有回报吗?”

楚韵看过初筛,梁静和团队第一轮就把这家公司筛掉了,是楚韵把这家公司捞回来的。

楚韵:“试试看吧,他们要的钱也不多。”

跟了楚总这么多年,大部分时候她的投资策略,梁静看一眼就明白。但是有些时候,楚总的想法她搞不懂,但就是这些在梁静以及外人眼里的瞎投资,让他们公司赚了大钱。

比如,几年前只会烧钱,不会赚钱的化工厂,现在是他们江陵资本最赚钱的投资之一。

在众人的观望之下,这一季度的十二家企业全部拿到了钱。看过拿到钱的这些公司资料之后,在内行人眼里,楚韵还是那个眼光独到的楚韵。

在外行人眼里,楚韵不行啊,怎么只投了十二家,而且才给那么点钱,能干个啥?

钱给得少不说,还条条框框一堆规矩,麻烦!还不如去君宏拿钱,运作得好,还能多拿点。

而君宏那边的领导,当然也关注到楚韵的动向。他们成立之初,不是没考虑过请楚韵来管理君宏,但是这个想法提出来之初,就被否决了。

否决的主要原因,他们是国字号,管理人员肯定要是他们自己人才行。而且江陵资本现在已经非常赚钱了,谁能保证楚韵会不会有私心?好的项目给江陵资本,坏的项目给君宏,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人家江陵资本还好得很,他们君宏一团乱,不知道当初极力反对楚韵的人是不是在后悔了。

楚韵不理会外面的风言风语,她现在还有其他事情要忙。王沐和王林今年夏天就大学毕业了,他们马上面临出国留学的问题。

八十年代出国,还是个麻烦事儿,要做的准备很多,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