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听谗言,弘光出逃(第2/2页)

东林之人,闻之不由得一惊,纷纷奇怪阮大铖为什么回了南京,但又不得要领,只能回去派人打听。

不多久,众人才得知,阮大铖于昨夜仅带数百败兵奔到城外,连夜便入宫面圣去了。

这时镇江失守,郑鸿逵身死的消息也慢慢在南京城内传开,东林一党同整个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惊慌失措之中。

皇宫内,弘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已经是一片煞白,就连阮大铖已经禀告完毕,他也没有察觉。

二十万清军渡过长江,镇江城几十万明军烟消云散的消息,已经吓得这位平庸天子脑中一片空白。

一旁的太监卢九德见此,随小声提醒几次,弘光才回过神来。

这时,弘光已经心灰意冷,也没心思处罚葬送几十万兵马的阮大铖,而是挥手让马士英同阮大铖一起退下。

卢九德因为拥立之功,而获取高位,成为内庭第一把交椅,司礼监秉笔太监。

方才他于一旁听了阮大铖之言,心中恐惧,不愿意留在南京冒险,随决定唆使弘光帝出逃。

待大臣退出殿外,卢九德见皇帝恍然若失,心中以无对策,觉得机会难得,随开口道:“陛下!南京已无兵可守,不如效仿宋之高宗,入浙占避!”

弘光失神之间听他之言,本能的立马眼前一亮,但随即又一阵黯然,大明朝可没有逃跑的天子,弘光帝顿时满脸犹豫。

“陛下!”卢九德见此,知皇帝已然动心,随接着唆使道:“当年金人南侵,宋高宗数次避祸于海上,最终得以划江而治,延续国祚百年。陛下,如果入浙省,若有危险,便可效仿宋高宗乘船入海,而后招各路兵马来援,当可保住大明二百七十年之基业。内臣想来,就算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也会赞成陛下这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