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落下帷幕(第2/3页)

一时间,静坐的宗室全都惊恐的站了起来,有些不之所错,惶恐不安。

这时王彦所在的酒楼内,忽然一阵急匆匆的脚步身传来,唐、鲁两王不约而同的找上门,可却被侍卫挡在了门外。

此时第四幕已经开始,朝廷重新启用孙传庭,孙督师一边征讨流贼,一边安置百姓,局势开始好转,似乎能够击败魔王,重整江山。

这又是一个大好官的形象,使得百姓连连落泪,希望他击败流贼,给百姓一个安宁。

孙督师节节胜利,终于迎来与魔王李自成的决战,可这时候督粮官,却告知原本拨给大军的粮食,被福王吞没,送来的米粮都掺杂砂石,于是孙传庭独唱一大段对白,表现他的无奈。

孙传庭与魔王对持,派遣尚书吕维祺要粮,但他跪在雨中劝福王,劝他说即使只为自己打算,也应该打开府库拿出些钱财援饷济民,可福王嗜财如命,不听,只顾淫乐。

唐、鲁两王到了包间外,侍卫拦着,两王立时大怒,将要爆发之际,王彦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让他们进来!”

门被打开,鲁王一踏进门,便急的喘息道:“楚王,快让所有的班子都停下来。”

唐王紧随其后,进来后也急道:“迁藩入台,孤全力支持,戏目要马上停下。”

两人声音都很急,显然是跑着过来,王彦冷哼一声,连身子都没转过来,“现在想停,恐怕停不了,你看看百姓,都看得入神了。”

一共编了几出戏,有新安王吃人肝,弄得百姓家破人亡,知县为百姓主持公道,反被打死,有将藩王强抢民女,逼得新婚燕尔双双殒命的,总之每部剧中,藩王都是头顶生疮脚上流脓的王八蛋,而出现的官员,却大都是绝顶的好官。

唐、鲁两王听了王彦的话语,见他声音中带一丝自得,脸色一沉,“楚王,现在停下来,孤与鲁王帮忙劝说宗室迁台,尽快将此事平定,对我们都要好处,否则只能两败俱伤,迁藩入台还是无法解决。”

王彦也是大明朝廷的官,他本来也不愿意揭这种短,虽然他在戏剧让已经尽量改编,但还避免不了,对朝廷形象的伤害。

这种事情,本来该在体制内解决,但他向唐、鲁示好,两人却视而不见,想看他的笑话,要是两人响应他,率先换田,那些宗室哪里敢与他对抗?

现在看情势不好,立刻跑过来,让他停下,还真当王某人是泥捏的?

王彦听了,站了起来,转身面对两王,冷冷地说道:“今天这出戏,孤一定要唱完!这是宗室因得的教训,也是你们故意放纵的结果,两位殿下,现在让孤停下来,不觉迟了一些么?”

王彦话语强硬,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明说是要给他们和宗室一个教训,这让唐鲁两王十分震惊,一时气结,脸色都十分难看,但又不好发作,确实是他们理亏在先。

包房内一时沉默,半晌后鲁王恼怒道:“好,孤今天就看楚王怎么劝退宗室!”

说完,鲁王便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显然气得不轻。

唐王见此也不说话,拉了一把凳子,在鲁王旁边坐下。

现在宗室也是骑虎难下,并不是说,民意站到了王彦一边,宗室就会退让。

王彦见此两人如此,目光看向窗户,笑道:“两位殿下有兴趣,看看也好!”

此时戏台上,被百姓寄予厚望的孙传庭,因为福王再次战败,而福王也因为李自成攻破洛阳被烹杀,整出戏落下帷幕,让人唏嘘不已,百姓为大明多灾多难而忧心忡忡,为想要力挽狂澜的孙传庭心痛,唯独对福王的死而拍手称快。

大明亲王被人做成福禄羹,百姓居然拍手称快,聚集的宗室内心都感到一阵恐惧,内心不寒而栗。

南京是个权贵众多之地,许多人看那些藩王,其实或多好少的响起了以前南京城中的勋贵,他们也受到过欺压,所以感同身受。

其它几处也都唱完,看完戏的百姓,群情激愤,宗室怎么这么坏。

这时,人群中的锦衣卫密探,便开始说明,这些戏目都是真实的案例改编,并将话题引到宗室集会对抗迁台令上,说明朝廷迁藩,是为了能多出土地,让百姓耕种,而向宗藩征税,则是减轻百姓的负担,但这些宗藩却想戏中的藩王一样,继续占据大片民田,让天下供养,而他们则继续过奢靡的生活。

这么一说,百姓就明白过来,就像戏曲中的福王,四万顷土地,就是四百万亩,这些田如果给朝廷纳税,那朝廷赋税充足,对他们小民的盘剥,是不是就轻了一些。

况且不患寡而患不均,宗室的财富,让普通百姓生出深深的厌恶之情。

明白过来的百姓,纷纷像西华门汇集,推着包围的宗室的士卒连连后退,将数千宗室逼到一团,指责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