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攻城前夕(第2/4页)

有的将士负责搬卸木材;有的将士负责除去木头上的枝杈、将其打磨成圆木;有的将士则负责将这些圆木拖至城西,叫该地的士卒用其打造井阑、冲车等攻城器械;有的将士则负责将那些打磨下来树枝树叶、以及建造攻城器械过程中锯下来的边角料运往冰城内各处,作为燃木生火的材料。

仿佛,整个冰城就是一座巨大的流水线工厂,这边运输原料,那边出产成品,颇为秩序。

在城东逗留了一下,谢安转头对身旁的李寿说道,“去城西看看吧!——不知攻城器械准备地如何!”

“唔!”李寿点了点头。

如此,一行人又来到了城东,而此时,刘奕、齐郝、乌彭、费国等人亦在城西忙得不可开交,将士卒拖运过来的圆木用斧子削成合适的尺寸、大小,用以打造井阑、冲车等攻城器械。

或许是注意到了谢安、李寿等一行人走了过来,众将放下手头的作业,围了过来。

环视了一眼四周,谢安问道,“造地如何了?”

刘奕抱了抱拳,说道,“启禀大人,由于时间不足,眼下尚未有一架井阑完工,不过冲车已造好二十余辆,算算,差不多也够用了……”

谢安闻言皱了皱眉,问道,“何以井阑的作业进展这般缓慢?”

“大人忘了?”齐郝抱了抱拳,苦笑说道,“大人命我等增扩井阑的大小,规定要与长安城墙一般高,而且井阑内部的构造,大人也曾一一吩咐过,叫我等按图纸建造,是故……”

“哦,对对对!”谢安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李寿闻言一愣,诧异问道,“图纸?”

见此,乌彭便取过图纸来,递给李寿。

李寿接过图纸,粗粗一观,一脸错愕地说道,“这是井阑?本王怎么感觉……不太对啊,这是什么?”

谢安瞥了一眼,解释道,“这是木板!”

“……”李寿默然无语地望着谢安,半响后,没好气说道,“本王当然知道这是木板!——本王问的是,这是做什么用的!”

“吼什么吼,是你自己没问清楚!”撇了撇嘴,谢安走了过去,右手指着李寿手中的图纸,解释道,“你看,这个井阑是双通道的,这一条,是给弓弩手所用的,从这里,这里,可以到这里,也就是井阑的顶部,这相当于就是一处碉堡……碉堡懂吧?箭垛,明白了吧?弓弩手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用以压制长安城墙的弓手……”

“那另外这一条呢?”

“另外这一条,就是为攻城的将士所设的!”舔了舔嘴唇,谢安一面在图纸上指指点点,一面说道,“你看,当井阑靠近城墙时,士卒们可以用绳索将这块极厚的木板拉起来,挂在城墙上,作为连接城墙与井阑的通道,这样一来,攻长安时,我军在城下的将士,便能经这条通道,直达长安城墙之上……当将士们在井阑内部时,可以不受敌军箭矢的威胁,比起暴露在敌军眼皮底下,用云梯这等落后的方式攻城,效果要好得多……总之,这架井阑的另一个用途,就是一个螺旋向上的楼梯,可以让我军将士经这条通道直达城墙,明白了吧?”

李寿闻言点了点头,思忖着说道,“好倒是好,只不过……若是敌军堵住这条通道么?那不就是你与长孙军师所说的,短时间内营造出的以多打少的局面么?”

“想什么呢!”谢安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道,“当然不会只有一架了,否则能起什么作用?你想想看,攻城之日,数十架、上百架井阑同时挂住长安城墙,让我军将士源源不断涌上城墙……”

“倘若叛军用火攻,如何应对?”

“那还不简单?攻城前一夜在井阑外侧倒一些水,一夜寒风吹拂下来,井阑外侧结成厚厚冰块,别说火箭,就算叛军将整罐火油都浇在上面,怕也不见得会起火!”

“这样……”李寿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忽而又问道,“可若是叛军想方设法弄翻井阑呢?”

谢安无语地望了一眼李寿,没好气说道,“没看到这井阑上窄下宽么?底盘周回足足有四、五十丈,推得倒么?”

“四、五十丈?”李寿闻言咋舌,难以置信说道,“那还不得重达千万斤?这等庞然大物,你打算弄到长安去?——此地距长安,可是有二十余里呢!”

“不不不,”谢安摆了摆手指,指着图纸说道,“你看,这些井阑外壁的木板,包括里面的做楼梯做的木板通道,都是可以卸下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分批将这些运到长安城下,然后在长安将其组装,别看这井阑架子大,可一旦卸下了上面装载的木板,这一个空架子,充其量也只有千余斤,别忘了,千余斤的木料,十几匹马不照样拉得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