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贤的委托(二)(第2/4页)

“没问题,本府会派人通知费国,一切以丞相大人马首是瞻!”谢安拍着胸口保证道。

“如此就麻烦谢大人了,”客气地道了声谢,李贤顿了顿,继续说道,“而在本相出使汉中的期间,江南就拜托谢大人了,最好能提前探明太平军作乱的确切时日,及早报之朝廷,再不济,亦要延缓太平军起兵后攻占城县的日程……总而言之,在朝廷派出的兵马抵达之前,谢大人总督江南一概事物,见官大三级,倘若有地方官员不从,有权当即格杀,不问刑法!”

谢安闻言一愣,犹豫说道,“换句话说,我有随时任免江南地方各阶官员的权利,整个江南我最大,看谁不顺眼就能将其换了?”

“……”李贤张了张嘴,怪异地望了眼谢安,吞吞吐吐说道,“意思是这样没错,不过似谢大人这般解释,有点……有点……”

而此时谢安亦察觉到了自己方才话中的语病,有些心虚地笑道,“开个玩笑嘛,本府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免去一些位地方官员的官职呢?”

“……”目不转睛地望着谢安,李贤不由开始思忖让谢安去江南是否是个错误,毕竟眼前这位刑部尚书做事向来不按常理出牌,此人到江南后看那个官员不顺眼将其免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细细一想,李贤实在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要知道选择谢安,他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首先,谢安手底下有金陵众与东岭众这两拨刺客,用来探查江南太平军的动作那是再合适不过;其次,此人乃朝廷刑部尚书,论身份地位,确实有资格号令江南地方官员;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相处了三年后,李贤觉得此人能够信任,要不然,李贤绝对不会将此事托付给谢安。

甩了甩脑袋,将心中几许没来由的不安抛之脑后,李贤正色说道,“谢大人去江南时,不妨带走一半的东岭众与金陵众,另外,本相会叫屯扎在大梁的军队移至扬州!——为了不打草惊蛇,惊动太平军,本相觉得屯扎在扬州比较合适。——此八万大梁军兵马大多是谢大人此前在洛阳、长安一带收服的降军,想必乐于听从谢大人号令,一旦太平军反叛,谢大人可征调此路兵马拖延太平军,另外,各地方守备兵力,谢大人亦可随意调动!”

谢安闻言点了点头,忽然问道,“对了,本府能顺道去一趟广陵么?”

见谢安没头没脑地说出这么一句,李贤愣了愣,待反应过来后善意地点点头说道,“些许小事,谢大人自己拿捏就是,不过,本相听说广陵刺客与太平军有染,至广陵时,谢大人可要多加小心,最好多带几位东岭众与金陵众的高手护卫……”

对于谢安为何要一趟广陵,李贤多少也猜得到,毕竟谢安本来就是广陵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反正探查太平军的动静靠的是谢安手底下的东岭众与金陵众刺客,李贤也就懒得去管谢安会到哪里去了,只要在太平军起兵反叛时谢安能够总督江南一带事务,及时组织起兵马,这就足够了。

待又商议了一番后,谢安与李贤这才告辞天子李寿,一个去刑部府衙当差,一个去上书房当职。

回到刑部府衙,谢安负背着双手站在窗户边,尽管窗外尽显二月冰雪消融的景致,但他却没这个心思去欣赏那份美景。

广陵……

五年前谢安来到这个时代时,他所在的位置便是广陵,记得最初那几日,甚至要比他前些前在冀京落魄时更加艰难,谁能想到,当年险些被关到广陵府大牢的苏家家丁,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便爬到了冀京朝廷刑部尚书这个一品高官的位置,非但娶了四位妻子,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招招手,数十万兵马叩首听命,跺跺脚,整个京畿都要为之震动。

确实,尽管眼下谢安府上就那么几口人,可纵观整个京师,谁敢说谢家并非豪门?

不由得,谢安想起了当初在广陵时那些与地方勾结陷害苏家的广陵府官员的丑恶嘴脸,几个在如今谢安看来根本无足轻重的六、七品官员。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何况谢安这个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君子的人?非得折磨地那些家伙哭爹叫娘不可!

可惜,那些家伙早在四年前便被吕公勒令地方官府严办了,如若不然,谢安不介意报复一下他们,毕竟他可不是什么以德报怨的君子人,他崇尚的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皆以十倍报之!

不过一想到广陵,谢安也不由想到了在吕府寡居的那位吕家儿媳,那个本来应该是他妻子之一的女人,苏婉。

自三年前上巳节一别,苏婉几番刻意地回避着谢安,弄得谢安也好生没趣,不再主动去见她,每日到南公府,也不过是探望探望吕公罢了,毕竟这位老人待他着实不错,甚至于,将南军亦托付给了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