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援军(第4/5页)

“谢夫人所言极是,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在贤王殿下那边,可问题是……”吏部侍郎王旦抬头望了一眼屋内众人,很识趣地没有说下去。

就在这时,老太监王英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陛下,若是精锐兵马的话,我冀京还有一支……一支不下于四镇,甚至超过四镇的精锐!”

“啊?”天子李寿闻言惊愕地望着王英,心说我冀京何时还藏着这么一支兵马?

屋内众人亦是倍感诧异,其中,梁丘公与胤公对视一眼,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

“何处兵力?”李寿急声问道。

老太监王英微微一犹豫,低声说道,“乃陛下大周李氏皇族第一精锐,皇陵龙奴卫!”

“龙奴卫?看守我李氏皇族陵墓的龙奴卫?”一脸愕然的李寿连声问道。

或许是看出了李寿心中的愕然,老太监王英微微叹了口气,低声说道,“陛下误会了,皇陵龙奴卫绝非是陛下所想象的那样,仅仅只是看守皇氏陵墓的一般人……陛下还记得犯上作乱的皇五子李承么?”

李寿莫名其妙地点了点头,毕竟他在事后还因为顾念兄弟情义,册封过李承为安陵王,虽说仅仅只是虚名。

“陛下记得就好解释了,”老太监王英微微笑了笑,压低声音说道,“正如安陵王、皇五子李承那样,龙奴卫,乃我大周历代皇族子孙反叛作乱失败后被贬为庶民、押解到皇陵守墓的李氏罪人,或是其子嗣,换而言之,其军中哪怕是一介卒子,身上亦流淌着与陛下一样的血脉!——非李氏皇族直系血脉,不得入皇陵龙奴卫!”

除胤公、梁丘公与长孙湘雨外,屋内众人闻言倒抽一口冷气。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是皇族龙奴卫中的人,都是历代大周皇帝的直系血缘,或许是儿子、或许是孙子,这些人夺嫡失败,或犯上作乱失败,便贬到皇陵守墓,被剥夺一切的荣耀与权势,如皇五子李承一样,一生一世不得踏出皇陵一步。

倘若谢安在这里,他这会恐怕会恍然大悟,释然当初那几个皇陵龙奴卫为何会毫不在意李承的地位,直接一记手刀将其砍晕带走,理由很简单,那些人,全部都是李氏皇族历代皇帝的直系血脉,遭遇跟李承一般无二,既然如此,那些人如何会高看李承?

硬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恐怕也只是李承比较他们更接近现任皇帝李寿的血脉,毕竟他们是这一代皇族的兄弟。

“可以的话,老奴实在不希望陛下动用这支皇族精锐……”

尽管老太监的话没有说地那般透彻,但是屋内众人还是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也是,皇陵龙奴卫,它的存在简直就是大周皇族在日光照耀下的阴影,其中不乏有对现任大周皇帝报以恶意的人,毕竟这些人都是历代夺嫡的失败者,或者失败者的子孙,碍于族制终生不得踏出皇陵,可想而知他们对似李寿这位沐浴在阳光下的大周现任皇帝的怨念。

“皇陵龙奴卫……”李寿皱眉思忖了片刻,点头说道,“事急从权,眼下党务之急乃三王与太平军……传朕的旨意,召皇陵龙奴卫!”

“这个……”王英闻言苦笑一声,低声说道,“陛下,就算是陛下,也无权传召皇陵龙奴卫,此乃我大周初代先帝立下的祖制:除非龙奴卫自己愿意相助,否则,历代天子无权传召……”

“啊?”李寿愣了愣,细细一想这才明白其中的隐情,那恐怕是初代大周天子对龙奴卫的一点体恤之情。

想了想,李寿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朕待会亲自写书信一封,交予皇陵龙奴卫,请他们相助……”

话音刚落,屋内长孙湘雨笑眯眯地说道,“陛下,不必如此麻烦,妾身让伊伊将此事转告祖父时,便已写了一封信送至安陵王李承处,李承深恨秦王李慎,想必会说服龙奴卫内的人,出面相助陛下……算算日子,若是顺利的话,再过半日,李承便会抵达京师!”

“……”屋内众人闻言目瞪口呆地望着长孙湘雨,尤其是胤公,心说感情这个女人早已做好了部署,却就是不说,让他们干着急?

唔,果然,这才附和[鸩姬]长孙湘雨的秉性……

想归想,可注意到老太监王英用有些不悦的目光打量长孙湘雨,胤公连忙出言替孙女解围。

“湘雨此举倒是……倒是出人意料,竟然早就做好了部署……”

其实皇陵龙奴卫的事,胤公也是清楚,但是他不能说,因为那不是身为臣子的他能够插手的,事实上长孙湘雨这么做,确实非常不妥。

不过李寿倒是没想这么多,听闻此言,心下很是欢喜,毕竟在他看来,李承可是不逊色前太子李炜的枭雄,有他相助对付李慎,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半日后,正如长孙湘雨所料,冀京西城们迎来了十余位身穿厚重墨色纹龙甲胄的人,在早已接到李寿命令的卫尉寺城防司士卒的指引下,这些人来到了谢安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