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小胜(第2/4页)

然而要知道,眼下的周军仅仅三万人不到,分成九部,各部不过三千人左右,就算前军三部安置兵力稍微多一些,也不过五千罢了。万余太平军士卒强攻五千周兵,竟然攻不下来?

这便是枯羊方才感觉不知哪里有些不对劲、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明明他麾下太平军士卒亦在奋力厮杀,勇武不比周兵逊色多少,但不知为何,就是攻不下兵力明显少了许多的周军。

忽然,枯羊好似注意到了什么,皱眉目视着远处的周兵,侧耳倾听着那若隐若现的呼声。

“诸君死战!——今日我军于牛渚安扎!”

“喔!”

“大人有令,水寨已毁、退无可退!——不若杀败贼军……于牛渚庆功!”

“喔!”

“今日于牛渚造饭!”

“喔!”

“于牛渚造饭!”

“喔——!”

“牛渚造饭!”

“喔喔——!!”

一句看似颇有些可笑的呼声,竟使得周军的士气一路高涨,那仿佛响彻天地的呼声即便是传到枯羊这边,枯羊亦感觉有些震耳欲聋。

[……]

下意识地,枯羊转头望向了遥远处的周军横江水寨。不可否认谢安激励士卒做地确实彻底,先前捣毁了水寨立于江中的木栏不说,如今又派人在水寨中放了一把火,仿佛当真要将那水寨烧个精光。

不,不对,不是仿佛当真要将那水寨烧个精光,而是确确实实地这么做了。望着那已燃烧起熊熊烈火的原周军水寨,枯羊毫不怀疑那边在日落时分前就会化作一片焦土。

[破釜沉舟……真有魄力啊,姐夫!——您就不怕此战不利,败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么?]

话是这么说,可枯羊心中却如同明镜似的清楚。一方是本来就处于不利位置,却犹意图投机取巧,采用避实就虚战术、妄图全歼周兵的太平军;而另一方是本来就占据优势、即便如此其军主帅依然用破釜沉舟的方式激励着麾下士卒的周军。

此消彼长之下,太平军如何不败?

“内敛而不张扬……藏得可真深呐,姐夫!”深深注视着远方周军那巨大的谢字帅旗,枯羊苦笑地嘀咕了一句。

不得不说,这世上大多数的年轻人皆是如此,总是下意识对自恃清高,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直到真正碰了壁,才会冷静下来审视与对方的差距,比如说当年在长孙湘雨面前的谢安,以及如今在谢安面前的枯羊。

“大帅?”似乎是注意到了枯羊阴晴不定的面色,太平军将领王建疑惑问道,“怎么了,大帅?——莫非此地风大,大帅感到不适?”

枯羊闻言摇了摇头,他自是不好将心中所想告诉王建,怎么说?说这场仗十有八九会败?而且这仗败仗的过错也十有八九在他?枯羊如何说得出口。

“张奉那边的情况如何?”枯羊岔开话题问道。

王建不疑有他,抱拳回道,“回禀大将,暂时还未有消息传来,不过依末将拙见,恐怕情况不容乐观……”

正如王建所言,在战事打响之际,太平军先锋大将张奉便在火攻不利的情况下,与麾下士卒纷纷跳下了火势已一发不可收拾的火船。

在周兵看来那是张奉等人无可奈何之下的举动,但事实上,那只是枯羊的后续计划罢了。

趁着周兵被左右两翼的太平军主力吸引注意力的机会,数以千计的太平军士卒屏住气息,用此行所携带的凿子、撬杆、匕首等物在周军的连环船船底开凿。

但是,周军的连环船体积实在是太庞大了,即便张奉等人在费尽了心力的情况下成功地凿穿了几艘战船的船底,漏水的速度亦大大慢于枯羊以及张奉等人的预想。

难道是枯羊的计谋出了什么差错么?

非也!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在太平军,而在于周军此番所连接的连环船。

连环船这个概念,谢安借鉴于他记忆中颇为壮观的一场历史名役,即赤壁之战。但是,谢安所采用的连环船,于当时曹魏所建造的连环船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赤壁之战的曹魏一方,其连环船连接的方式是以十艘到二十艘战船为一个巨型战船,用铁索钉死、上铺木板,最后,再将这艘由十艘甚至是二十艘船只组成的巨型战船与其他巨型战船用巨大的铁索连接起来,用以包围当时江东的战船。

如果是这种连接方式的连环船,那么枯羊的凿船水伐之计恐怕便能起到奇效,毕竟十艘战船、哪怕是二十艘战船所组成的巨型战船,它的吃水、浮力也仅仅只是提升一线而已,一旦其中一个船舱楼船,整艘巨型战船都会因此沉没于江中。而一旦一艘巨型战船彻底没入水中,那么之后的事便更加简单了,受重力影响,被这艘巨型战船用铁索连接的其余巨型战船,皆会拉扯到一起,然后逐步被拽入江底,拽拉的速度受下沉的巨型战船数量与重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