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国有难,天子守国门(二)(第3/4页)

“城中尚有南军‘陷阵’与北军‘背嵬’,统兵将领亦有荀正、文钦等诸位爱卿,更何况还有梁丘公坐镇……这冀京,岂是你说攻克便能攻克的?!”

听闻李寿所言,李茂哈哈大笑,笑罢之后,他朝着冀京城上摇了摇头,淡淡说道,“小九,你真以为守得住?实话告诉你,在本王看来,整个天下能叫本王受挫的人,仅仅三个半罢了!——梁丘舞算一个,李贤算一个,长孙家的那个丫头算一个。除此之外,就算是本王的授业恩师梁丘公,三十年前的大周第一猛将,如今年势已高,也只能算半个……荀正?文钦?何许人也?何足挂齿?”

“……”城头上卫尉寺卿荀正与北池侯文钦二人闻言面色气得通红,咬牙切齿死死攥着兵器,看他们模样,恨不得当即开战,与李茂拼个你死我活。

不得不说,李茂确实是太狂妄了,有点丝毫不将天下豪杰放在眼里的意思。或许是他并不清楚,江南与汉中此前尚有梁丘皓与阵雷那两位天下的大豪杰,才能比起他有过之而无不及。暂且不提连梁丘舞与金铃儿联手都奈何不了的无双猛将梁丘皓,单单是那位白水军总大将阵雷,就足以叫李茂吃不了兜着走。

而如今虽然梁丘皓与阵雷皆已战死沙场,但是,冀州军尚有费国、马聃、廖立等诸多善战之将,其中费国与廖立二将,武艺亦属超群,再加上东岭众的狄布与漠飞,能与李茂一战的,单单冀州军中便超过四人。

只能说,李茂太自负于自己的勇武了,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此人对自身的武艺,的确是极为自负。

“废话少说!——你身为北疆边陲守将,不思如何巩固边塞防守,防备草原,却举反旗意图谋朝篡位,朕身为大周天子,岂能投你这等内乱之贼?”

说着,李寿一扬手,城上守兵纷纷举起弓箭,对准了城下的李茂与北疆兵。

“哼!冥顽不灵!”重哼一声,李茂一甩马鞭,沉声喝道,“攻城!”

“喔喔——!”

三万北疆步兵振臂齐呼,其声势,竟叫天地谓之色变。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那三万北疆步兵仅仅只是呐喊了一通罢了,真正出动的,竟是那四万渔阳铁骑。只见那四万渔阳铁骑,分成数波攻向冀京,犹如一道道声势浩大洪流,叫冀京城上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滞。

[骑兵攻城?]

李寿愣住了,终归他的经验还是太少。

而相比李寿,北池侯文钦却是面色大变,沉声喝道,“城上兵卒注意,各持小盾,提防渔阳骑兵的骑射!”

话音刚落,便见一波密密麻麻的箭矢从城下射上城头,好在文钦有先见之明,叫城上的士卒持着盾牌躲入女墙,否则,单单这一波箭矢,就足以叫城上的周军损失惨重。

“这……这……”被众侍卫护在当中的李寿面色大变,要知道他方才瞧得清清楚楚,只见那些渔阳铁骑在奔驰至距离城头一箭之地的外围突然调转了方向,并且在此同时,叫胯下战马猛地跃起,跃起足足近丈高度,随即借助马力射出箭矢。

那些渔阳铁骑以这种方式射出的箭矢,竟比冀京城上的弓手射箭范围还要远,以至于冀京城上的弓手根本无法对城外的渔阳铁骑造成什么伤害,反而陷入了遭受箭雨洗礼的被动局面。

“……”目视着这一幕,站在城墙角落观望局面的梁丘公暗暗叹了口气。他当然清楚这并非是寻常的骑射,而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抛射,大周历代之所以屡屡被北戎攻克边陲,后者所凭借的正是着这种技艺。

[渔阳铁骑的荣光……短短七八年便恢复了么?恭儿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梁丘公脸上露出几许苦涩笑容,毕竟那种特殊的骑射方式,正是他的长子梁丘恭最初从草原引入的。

在此之前,边陲的守将们总是纠结于那是北方蛮子的东西而不屑去学习钻研,这才导致大周北方始终被草原部落压着打,直到梁丘恭的出现。梁丘恭学习了草原部落所用的这种抛射,并且加以改良,教授给渔阳铁骑,此后,这种特殊的箭术便成为了渔阳铁骑的必学课程。

遗憾的是,在梁丘恭死后,渔阳铁骑也曾一度被打残,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边缘,直到大太子李勇死后,李茂成为了幽燕之地的边将,慢慢地又训练出了一支不次于梁丘恭时代的渔阳铁骑。

如此,也难怪梁丘公在瞧见这种箭术时露出追忆的神色,毕竟那正是他英年早逝的长子梁丘恭所改良的箭术,专门用于以骑兵攻击草原上某些大部落的营寨。

可惜眼下的形势,却不容许梁丘公思念过世的长子,他深吸一口气,一副稳重神色地说道,“传令全军,莫要惊慌!——这类特殊的抛射杀伤力并不大,叫士卒躲在女墙后,用盾牌护住头顶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