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北伐(第2/3页)

然后杨丰登船在张士信护卫下进入江南运河到达苏州,并且在苏州数以百万计军民围观中,先是由赵林儿正式册封张士诚为吴越王,紧接着杨丰主持祭天典礼,并且授予了他天命玉册。这也是最后一块,因为明玉珍拒绝了,所以天命的候选人最终就是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人,其他那些都没这资格,杨丰肯定不能也去给王保保一块,所以未来的皇帝也在他们中间产生,就看他们谁能够最先打进大都。当然,不仅仅是打进大都,还包括活捉或者杀死伪主,也就是元顺帝,哪怕他逃走,在没有抓到他之前,这个天命所归仍旧不算完成,总之杨丰发玉册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剩下就是这些人各显其能去争夺这个天命所归了。

不过张士诚这里有个麻烦。

他的军工基地。

“仙师,除了徐州没有别的地方了吗?”

富丽堂皇的吴越王宫内,张士诚小心翼翼地说。

他的生活水平就很高了,这座王宫的档次远超其他人,已经真正可以用君王级别来形容,和这个王宫相比别说明玉珍那间破衙门,就是陈友谅给徐寿辉修的皇宫都差得远。

“为何不能是徐州?”

杨丰问道。

“仙师有所不知,徐州虽然属于弟子的辖区,但那里没有人,之前芝麻李在那里起兵,后来脱脱率领鞑虏南下讨伐,把徐州直接杀得变成了一座空城,后来陆聚在那里招揽些难民才逐渐恢复点人气,之前弟子攻徐州他接着投降。但因为地处四战之地,老百姓没人敢回去,直到如今也不过寥寥一点人,若要重开利国监就必须大量移民,毕竟开矿冶铁都需人,而且还得保卫徐州,之前弟子误投鞑虏故此那里没有战事,可如今王保保一旦解决和孛罗帖木儿的交战,必然会南下进攻,徐州首当其冲也不安全。”

张士诚说道。

他说的倒的确是实话。

徐州之前被脱脱屠城,几乎可以说杀成了鬼城,后来陆聚在那里招揽些流民才有点恢复,这个家伙在那里一没实力二不想死人,所以谁去他都立刻投降,之前投降张士诚,后来又投降元朝,再后来投降朱元璋,而且还是朱元璋手下的名臣列入明史的。

但这点时间那里根本不可能真正有实质性恢复,依旧人口少得可怜。

徐州人口的真正恢复,是后来朱元璋的军屯,尤其是灭夏以后,把夏军部分主力强制性迁移徐州,从那以后徐州才开始真正人口繁盛起来,而此时张士诚要开发徐州的钢铁业必须大量移民,另外还必须大量驻军以保护这个钢铁基地。毕竟徐州向北就是王保保控制区,虽然这时候王保保顾不上管南边,但那只是他忙于和孛罗帖木儿内战,而且之前张士诚毕竟也是元臣,大都那边还指望他继续送粮食呢!但以后就不行了,王保保一旦解决孛罗帖木儿,那么肯定会先攻徐州的。

“那就移民好了!”

杨丰无所谓地说。

他选徐州就是为了这个,否则漓渚又不是没有铁矿。

“仙师,弟子在苏州其实也能弄到煤铁,就是量少了一点而已。”

张士诚说。

“那不就是了,陈友谅那里一天就能出十几万斤钢铁,其中三成以上是精钢,你在这里能保证有他一样的产量?”

杨丰说道。

张士诚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

他的控制区不包括长兴,他倒是想打可惜被徐达揍回来了,所以牛头山那座煤矿别指望,太湖周围虽然还有产煤点,但数量极少,铁矿石也是靠绍兴那边山里搜集,而且品质不好,根本和大冶那边没法比,所以哪怕杨丰也给他建同样的冶铁炉,他也很难达到陈友谅那里的产量。

“那你凭什么战胜他?”

杨丰说道。

“以后的战争全部火器,甚至就连炮弹都得用铁铸,打仗比的就是谁的钢铁多,陈友谅一天能产十几万斤钢铁,而且据说他自己也在学着建同样的冶铁炉,今年年底就能保证一天产超过二十万斤,他的士兵不仅仅是火器,甚至还要全都配上新式板甲,他还在铸造专门攻城的大炮,一枚炮弹就重二十斤,最多两年后他就能武装起几万这样的军队,那么你要如何用只有他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钢铁产量抢在他前面打败敌人?”

他接着说道。

张士诚一阵忧伤。

“你这附近没有大铁矿,更没有大的富铁矿,同样也没有大的煤矿,只有徐州才有,但你却因为不愿意移民而放弃,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争的是天下,是皇位,是万世之基?”

杨丰无语道。

“弟子,弟子立刻就去组织移民!”

张士诚说道。

的确,他是要争天下的,一切都要为这个原则服务,不就是迁移百姓嘛!他的治下有上千万人,迁个几万人算什么?更何况淮北一带同样有无数良田,本来就是可以开垦,至于驻军保护更简单,正好在那里编练一支北伐军,把徐州变成前进基地,这样他还获得了超过陈友谅和朱元璋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