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董达义与曾不爽(第2/3页)

徐杰便是故意选这样的客栈进入,也听听这北地江湖人的一些闲话之语。

吩咐小厮照料的马匹之后,徐杰与徐仲、三胖入了这客栈。

客栈与奢华没有丝毫关系,甚至有些破旧,板凳桌椅很是厚实,但是这些木头之上,却能看到许多刀剁斧砍的痕迹,不知是因为打斗的原因,还是因为就算有人闲着没事砍桌椅玩耍。

天气渐冷,大厅左右有几处火塘,烧着柴火与过路客人先取暖。北地的冬天,寒风冷冽,这些客店往往都在大厅里设置火塘,客人一入店内,就要先取暖。

所以几个火塘都围满了人,徐杰走在三人头前,往火塘而去,挤了挤,便也招来旁人怒目而视。待得被挤之人回头打量几番之后,看得徐杰身后徐仲一条腿,看得矮胖的杨三胖,终归还是有一些眼力,左右让了让,放这三人挤了进来。

越是往北,冬天来得越早,雪还未下,但是霜冻已经开始,这种招待江湖人的客栈火塘,一般人还真烤不上。

没有座椅,多是席地而坐,徐杰挤到最头前,脱了靴子,放在火堆旁烤着,倒是有几分惬意。

杨三胖回头开口道:“小二,拎几壶酒来,牛肉也切上几斤。”

牛本就是官府的管制品,便是牛死了也要向官府报备,官府还会派人来调查牛的死因,是病死了、老死了、意外死了,都要记录在案,因为牛是农耕民族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律法规定,严禁屠宰活牛,否则就是大罪。

但是这牛肉自然还是有得吃的,因为牛终归还是要死的。官府把牛皮牛筋收了去,牛皮是制作甲胄必备的东西,皮甲主要的原料就是牛皮,铁甲主要的连接之物,也是牛皮制作的绳子,还有马鞍绑缚之物等等。牛筋晾晒之后,捣开浸泡,搓制,就是上好弓弦,这些都是战备物资。牛肉自然就是用来吃的。

酒肉上来,杨三胖放开手脚,大快朵颐。

左右之人也开始聊天吹牛,这个杀了谁,那个败了哪个高手。谁人准备出关一趟,谁人要去如何发财。

说着说着,也就讲到了江湖上的事情。钱塘大潮剑仙陨落、江南血刀堂等事情,也再次被人提起,也传得神乎其神。

听得徐杰也一愣一愣的,也听得杨三胖频频饮酒,好在没有人刻意去冒犯,反而多是崇敬,否则当又有人死在杨三胖的刀下。

说完南方传来的大事,慢慢也就说到本地的一些事情。

便听人言:“沧北董家,都知道吧,老子可听说了一件事情。说董达义的大儿子不是他亲生的,董达义甚至都把大儿子赶出了家门,还派人追杀了几番。”

徐杰听到这里,急忙转头去看一旁的徐仲,两人对视一眼,耳朵都竖了起来。

便听一人又道:“胡说八道,你这是哪里听来的?老子听说的是董达义的大儿子是自己叛出家门的,不是被赶出家门的。其中原因是因为与董达义的二儿子争夺一个娘们,董达义把这门亲事讲来给了二儿子,所以大儿子气不过,就叛出家门了,还放出豪言,待得武艺有成,回来抢亲之类。”

旁人听得这般话语,多觉得第二个人说得比较可信,眼神都聚集在了他身上。

所以他也卖弄起来,说道:“可知道那兄弟争夺的娘们是何人吗?”

众人皆是一片疑惑询问的眼神,他也心满意足了,自问自答:“是吕梁山云中寨曾不爽那老头的闺女。曾不爽也就是董达义的大舅子。董达义两个儿子争夺一个表妹,岂能不打起来。”

众人恍然大悟,也有人调笑道:“曾不爽那老头也不多生个女儿,这样董家两兄弟也就不用争了不是……”

“那老头,三十好几岁才娶个娘们,能留个一男半女就不错了,再老几岁,兴许那玩意都不中用了。哈哈……”

有人听得这话,忽然多想了一些,开口接道:“难怪这两兄弟要争的,曾不爽就这一个女儿,家大业大的,这份嫁妆可了不得啊。云中寨这些年可发了不少财,自己贩马,也还抢别人的马,听闻太原镇的总兵都供着他。这兄弟二人哪里是争夺娘们,完全就是争家产啊。”

云中寨就在云中山上,乃是吕梁山的东簏之山。离太原并不遥远,太原镇也是边关重镇,从太原镇出雁门关,就出了长城第一道屏障,也能入草原。

“他妈的,老子怎么没有这般好运道,就是入赘也行啊,给他曾不爽当牛做马也行,待得曾不爽一死,偌大的云中寨子,还不是老子说了算?”这说话之人,满口的大黄牙,笑起来格外的显眼。

围坐一圈之人,都在调笑,便听有人又道:“你就得了吧,你有董达义这样的好爹吗?没有这般的爹,给你一座寨子,你也压不住场面,兴许哪天死在梦里都不知。云中寨那些人,个个凶神恶煞,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