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拓跋王耍赖(第2/3页)

清对于国土的功绩也在于此了,即便新疆有反复之事,左宗棠大军也平定了下来。满清也彻底解决了草原之患,引西藏之佛入草原,从此马背上的蒙古汉子,成了活佛面前的蒙古僧人,更因为藏传佛教的关系,规定每家每户的男孩只能留一人在家,其余都要到寺庙里去,这也导致草原人口锐减,人口最少之时,整个草原一度人口少于百万。从格尔丹之后,草原再也没有过大的反复,再也没有了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

后来外蒙之失,倒也与满清没有多少关系。就事论事而言,满清对于中华的伤害很多,但是满清对于中华的功劳,也并非没有。后来名正言顺的大中华的建立,其实也是继承了满清的势力范围。那些藏独疆独份子,之所以只是跳梁小丑,没有真正的民间支撑,就在于几百年之下,他们心里大多真正接受了这个大中华。

辩证一言。

铁甲一丛丛,不得多时几万人马就聚在了瓜州城外,徐杰看在眼中,其实也有比较,比较之下,也有担忧。因为汴京城的禁军,与之比起来,效率实在差得太远了些。

富庶之富,强盛之强,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种师道脸上带着疑惑,心中大概还在想自己的师傅与老拓跋王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似乎很重要。

徐杰却看着远处的空地,那两个打斗之人,让徐杰惊骇不已。

先天高手的战斗,徐杰看过太多,再也没有看到那日钱塘潮头的威势,同为先天,有人能力压潮头浪涌,有人依旧只能一招一式。

今日再见,好似又看到那天下第一剑的争夺。

黄沙漫天,两个人影早已不见,只能用耳聪目明去感受,细微的沙石打在铁甲之上,也能劈啪作响,马上的骑士不断安抚着也感受到疼痛而躁动不安的马匹。

徐杰气势陡然大作,似乎这般才能真正看清楚那拼斗的两人。

一方几万铁骑,还有更多骑士源源不断而来。一方不过几人几马,中间就是一场大战。

黄沙越起越多,遮天蔽日,好似阴雨要来。

还有阵阵巨响如同雷鸣。

武道,兴许大多数人还没有摸到门路,即便先天了,也没有摸入门里。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门里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徐杰有幸,见过天下第一剑,今日又见拓跋王与摩天尊。还见过杨三胖与何真卿。

徐杰也有担忧,担忧这摩天尊,似也隐隐在担忧那富庶而又糜烂的大华朝。

一战风云起!

看得明白的与看不明白的,皆在看。

一个持刀,一个持剑。

种师道忽然有些落寞,转头看了一眼徐杰。

徐杰投去了一个安慰的眼神,口中说道:“不过如此。”

种师道叹息一声:“横山阳坬山顶,有个雪刀亭,我该葬在那里。”

徐杰本还想安慰一句,却是说不出口了,种师道无论如何,也要与老拓跋王一战,此时真正见得老拓跋王的威势,也就做了要死的准备了。落寞,不是怕,而是知道自己凶多吉少。

黄山漫天如万骑狂奔,一个身影从黄沙之内飞射而回,徐杰定睛去看,红色龙袍,头冠早已不见。

身影直接栽落在地,翻滚几十步远方才停止。

“父王!”一声大喊,还有一马而出。

马匹刚刚出去,那落在地上的红色龙袍慢慢站起,答了一语:“我无事!”

老拓跋王站了起来,徐杰的注意力已然到了黄沙另外一边。便也听得一声落地的闷响。

闷响之后,摩天尊的笑声再来:“拓跋浩,死了没有?”

摩天尊自然知道拓跋浩没有死,却还这么去问,何其嚣张。

拓跋浩答了一语:“还可再来!”

远处还有桀桀一笑:“哼哼,看来今日你真是想死在当场了。”

拓跋浩已去,黄沙之内再起雷鸣。

一语交谈,听在拓跋野耳中,便是心急如焚。

听在徐杰耳中,便知晓了谁占上风。

人,总是下意识同情弱者,何况徐杰对拓跋这一族,莫名有了许多好感,所有徐杰也下意识开口一语:“拓跋王,合该起大军。”

拓跋王闻言转头看向徐杰,目光如虎,威势尽出,却未开口说话,而是紧盯着七八步外的徐杰在看。

徐杰又说一语:“名与命,以往我不懂,以为名重于一切,以为合该成全所有。今日却后悔晚矣。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拓跋王盯着徐杰,好似怒上心头,他懂得徐杰在说什么,但是他好似也继承了老拓跋王的性格,开口怒道:“我拓跋拥两千里江山,你可知道为何?”

徐杰也明白拓跋王说什么,答了一语:“我以为,是因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