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8章 大梁(第3/3页)

来到这里后,黑夫才发现,大梁城已经被从陈郢来的秦军包围。而除了五万披甲持矛的作战部队外,被征召的戍卒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

除了汉中、南郡、南阳的三万人外,来自关中、三川、河东、上党、河内的戍卒刑徒,也在朝大梁汇来,合一起后,人数恐怕会超过十万。

这是一场辅兵远多于正卒的战争。

让黑夫松了口气的是,十万刑徒戍卒没有被王贲将军要求去做攻城、填沟壑之类死亡率极高的凶险勾当。而是让他们充当纤夫、运粮民夫,除了苦点累点外,倒是十分安全。

进入二月后,一半的戍卒刑徒,更被要求启程,前往西北边数十里外的荥阳,剩下的人则要在鸿沟和大梁之间,再挖掘一条深沟出来,直通城下!

所以大梁城郊,并不像攻城灭国的战场,反倒像是个开凿水利工程的大工地。

这种消磨时间的体力活,很考验人的耐心,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

走近安陆县戍卒们住的小窝棚,还离着十步远,黑夫就听到了东门豹暴跳如雷的声音……

“乃公受不了了,这算哪门子攻城?那位‘小王将军’,到底会不会打仗!?”

……

PS:唐雎在战国策中出场四次。第一次,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齐楚攻魏,魏安厘王遣唐雎入秦求援。——《战国策·魏策四》。

第二次,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志得意满居功自矜。唐雎劝告他“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四》。

第三次,秦始皇六年(前241年),唐雎说楚春申君合纵,“相万乘之楚,御中国之难”,“为天下枭”。——《战国策·楚策三》

第四次,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也就是这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

但第四次,争议很大,无论人物、时间、地点、逻辑,都和历史记载出入都太大,基本可以认定为文学创作。我认为这是战国末期魏亡后,魏国策士出于悲愤,以唐雎为主角,虚构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