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2/4页)

聊起来时,听到韩钟将自己的功劳一一列举,军官们纵有性子骄傲的,也不期然的为宰相家公子对自己的尊重而欣喜。

在河北军顶层,对韩钟争功的行为很不待见,但在军中下层,大部分军官都听说过宰相家的公子在大战前请缨上阵,临战时都不肯进城躲避,还带着手底下的几百人马,与辽国游骑连番交战,甚至还硬拼过神火军,始终保证了京保铁路的畅通的事迹。

是真正上阵厮杀,而不是战后抢人功劳。这样的衙内,天然地就让军汉们有了亲近感。现在又表现得平易近人,军中人人都感受过世间对军汉的歧视,但在韩钟的身上完全感受不到。这当然让韩钟很快就博得了这七十多功勋军官的好感。

“杨兄只带着百余人,就突袭了神火军第三军的主营,夺了大旗,挑翻了中军帐,把耶律阿苏吓得狼狈而逃,功劳不说,这胆略当真是难有所比,可谓是一身是胆。”

坐在人群中,韩钟将刀疤青年倍加赞许。这一节车厢里的其他军官围作一圈,对韩钟的赞许,都连连点头,没有任何不服气。论起功劳,车中的几十人,他的确是排在第一。

韩钟也很看好他。七十多军官之中,也就是这一位的功劳最为煊赫,日后的成就,很可能就是其中最高的。

刀疤青年黯然自责:“可惜一起冲营的一百零三位兄弟,就只剩下八个回来了。我杨弘方如今被说是立了大功,可都是靠了这些兄弟才立下的。”

韩钟立刻道,“若非杨兄和帐下儿郎奋命,神火第三军也不会连退百里。要是跟他们面对面地硬打上一仗,军中袍泽又不知有多少会丢掉性命,几百,甚至上千都不是不可能。”

“韩管勾说得没错啊,不是哥哥你出马,真的要有许多兄弟枉死了。”胡三叫了起来。

杨弘方——也就是刀疤青年——苦涩地笑了一笑,却不想再提这个话题了。他反问韩钟,“韩官人也是要回京吗?”

韩钟摇头,“是去大名缴令,正好顺路。”

胡三大咧咧地问,“韩官人你也立了不小的功劳,怎么就不能上京?”

“还会说人话吗?”一群人大惊失色地瞪着他,只除了韩钟。

“功劳的确是有那么一点。”韩钟很谦虚,又笑着,“但你们是去武学上学,我哪里还用再读书?”

“上学?读书?”轮到胡三脸色大变,“不会吧。”

“当然。你不知道?”韩钟反问,他还以为这个消息已经所有人都知道了。

胡三如同雷劈一般,“俺还以为要去宣德门夸功耀武的。”

“能抓到辽国皇帝倒有可能,不过那时候肯定不会去宣德门了。”韩钟笑道,“都堂门口挺宽敞的地,不觉得更合适吗?”

这一瞬间,军官们脸色都变了一下,杨弘方紧张地瞪着胡三,唯恐他又说起浑话了。但这高大汉子正抓着自己的头发,嘟囔着,“原来是读书,原来是读书。”

杨弘方放下了一半的心,踢了他一脚做提醒,问韩钟,“学习过后呢!还会回来吗?”

“肯定不会了。”

“应该是要升官的。”

“说不定会调出河北。”

几个军官抢在韩钟前面七嘴八舌。

韩钟摇头,“这可说不准,得问三班院。你们上学还要一段时间,官缺不会等着人,能得什么官职,得到时候看了。”

军官们点头受教,韩钟的说法也符合他们的认识。而且欣喜的居多,能受三班院管,已经是有告身有印信的官人了。现在他们最高也只是个都头,虽然领着几十号上百号人马,但终究还是个小校。

“嗐!”胡三不扯头发了,大声地叹起气来,“俺还以为是好事。”

“尽说浑话,这不是好事什么是好事?”另一个军官叫道,“之后就能升官啊。”

“这可说不准。”胡三摇头说,“要是让俺去南方做指使,俺宁肯在河北做个都头。”

“你放心。”韩钟道,“都堂安排你们上学,不是为了事后安排你们去养老的,说不定很快还要上战场。”

“当真!”胡三一下惊喜起来。

“当然。不过……”韩钟考虑了一下,做出了决定,“有件事还是跟你们说一下,也好有些准备。”

“何事?”

“你们学习过后,会被授予什么官职,要看三班院的安排。但高低好坏的授予标准,则还会参考一下你们在武学中的学习成绩了。”

“学习成绩?”胡三叫起苦来,“怎么还要算成绩?”

韩钟看见他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们就当是考进士吧,考得越好,功劳差一点也能有个好位置。所以,多用心点。说不定,日后就能做太尉了。”

“考得差呢?”一名军官问。

韩钟摊摊手,“该升的官不会短了你,但好一点的位置可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