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敲打(第3/4页)

薛蟠,来,你先说说。当日指使家奴,打死无辜百姓的感觉如何。

你可知国法何在?你可知天威何在?”

薛蟠:“……”

涂脂擦粉精心打扮了一早上的薛蟠,做梦都没想到,贾琮今日招他前来,是为了第一个拿他开刀做筏子。

若是从前在贾家,他或许还有些勇气嘻嘻哈哈点头哈腰赔不是,妄图插科打诨混过去。

可在这天家皇城明德殿中,看着端坐皇椅上威严尊贵的贾琮,薛蟠哪里有胆量浑说?

再看看殿上的大汉将军,似随时要将他扑杀,唬的两股战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嘴巴张了张,哆哆嗦嗦的说了两个“臣”字,便再不知该说什么了。

贾琮见此,不再看他。

一旁察言观色的王春见之,忙上前,取出一份名单来,一口气连念了七八个人的名字。

每念一人名字,便有两个锦衣卫校尉上前,架起一人离开。

直至最后,王春口中吐出“薛蟠”二字时,薛蟠连跪都跪不稳当,被两个锦衣大汉拖出殿外。

殿内诸人,几乎没人不知贾琮与薛家关系的。

如今看到连薛蟠都落到这个下场,诸人心中无不骇然惊恐。

天家,果然还是那个天家。

贞元朝时,叶太后一族几乎死绝,如今只留下一个女子留在宫中。

先帝时期,董皇后一族因为皇子暴毙案,被杀的干干净净。

而如今,薛家甚至还未嫁女入宫,最后一个男丁就要保不住了吗?

连与太子大有渊源的薛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

贾琮目光扫视一圈后,沉声道:“这些人,都是身上沾着人命之人。孤为太子,岂能容忍?至于你们,孤相信,你们当中,有人比这些人更可恨!”

这凌厉的话锋,让满堂人站都站不住,纷纷跪下请罪。

却不想贾琮话锋一转,语气又淡淡道:“只是念及你们祖上薄有微功的份上,也念及……如今国事艰难,孤暂不深究。朝廷如今难啊,江南雨水不断,江河泛滥,河工吃紧。如此倒也罢,偏齐鲁又半年无雨,赤地千里。数百万百姓,面临饥荒之灾。今年内务府一切珠宝、绸缎、瓷器、茶叶、御酒的采买,全部终止。预算银两,悉数拨付齐鲁,用以赈灾。只是,仍有百万石粮食的缺额……”

话至此,殿内诸人若是还不明白今日鸿门宴为何而来,也就活该当死了。

自内务府总管大臣董殿邦起,凡是这些年心里有鬼的,无不纷纷慷慨解囊,为朝廷为殿下分忧解难。

越是自知屁股不干净的,出手越大方。

有的人连贾琮都为之侧目……

不过这些人也是没办法,殿内还有一队锦衣校尉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要是不能让殿上那位满意,清算起来,他们全部家产保不住不说,怕连阖家脑袋也保不住。

当近百位内务府官员和皇商们一一报出他们的数字后,贾琮用心算了算,大概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够先解眼下的燃眉之急。

齐鲁倒也不是完全没粮,偌大一个省份,怎会彻底绝粮……

关键是,因为绝收成为定局,现在山东各地的粮价一日三变,涨的让人害怕。

然而越是涨价,各处粮米商铺也就越是惜售。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若是放在嘴边的肉不吃,那也不能叫商人了。

但他们这般,却造成了恶性循环,让粮价越来越高,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齐鲁之地的百姓缺少信心,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赈济。

有这一百多万石的粮食送进去,除了能立即打压下粮价外,还能让百姓对朝廷生出信心。

这一点,比粮食本身都要重要。

自古山东多不屈之民,虽出不了皇帝,但土匪妖教却是层出不穷,譬如白莲教。

若是让人趁机在齐鲁生事,必成大祸。

等到那时再平叛,花费的代价超乎想象。

所以,贾琮今日才不得不想出此计,暂缓难局……

看过记录“纳贡”的名单后,贾琮缓缓点头,道:“诸卿能有此忠孝之心,孤甚慰之。这些粮食,不必运往京城,直接送至齐鲁便可,一个月内,那里会有锦衣卫和齐鲁府衙之人接收,正好,如今江南夏粮收获。孤听说,两湖今年是个丰收之年……以大功赎大罪,用这些粮米救活万千百姓的性命,赎去尔等这些年犯下的罪过。对于过去的那些事,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你们一时糊涂。但孤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回,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若再有人打着天家的名义,胡作非为,莫要怪孤不念你们旧日之功,绝不容情。”

“臣等绝不敢再犯。”

……

“什……什么?!”

贾家后街,薛家宅院内,薛姨妈听闻薛蟠随行伴当回来报信之后,恍若被天雷劈中一般,唬的魂飞魄散,险些没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