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沉默的宝钗(第2/4页)

躺椅上方打着遮阳伞,附近各摆放了一座冰鉴。

倒比空调还要舒适几分。

唯一遗憾的是,还没法设计出几身比基尼,让晴雯、香菱她们穿着……

好吧,这个轻佻的想法至少十年内不可能实现。

不然传出去一丝风声,他就立刻成了桀纣之君了……

贾琮静静的躺在那里,墨镜下的双眼始终在出神。

没有人知道,他在以江山为画板,勾勒他心中的世界时,要承担多大的压力。

数十万九边大军被他调离虎穴之后,一路上根本不可能整队出发。

一路稀烂的阵型,势必造成无数的落伍士兵,和逃兵。

这其中,将会引发多少起案件,谁都不清楚。

偷、摸、抢、骗、欺压甚至强女干、杀人……

不是说那些士卒是坏人,只是人数太多了,又被圈在九边十数年苦熬,难免会出现一批心理出现问题的士卒。

这种事放在后世都不能杜绝,更何况现在?

尽管贾琮已经安排了数千锦衣卫分七路沿线巡查,但这点人数撒在千里之途上,不过杯水车薪。

还要下令沿途各府县自守防备,若有乱兵浑来,严惩不贷!

这场拉练,其实也是一场大浪淘沙的过程。

筛洗掉的,是一些老弱病残和疏于训练的兵油子。

据贾琮推测,这些人,不会在少数。

对于这些落队之人,也不会任其自生自灭,造成社会动乱之源。

天家会拨付一笔银子,送他们回乡。

八十万大军,洗到最后,能剩下三十万真正能战之士,就很不错了。

他也是用这种方式,于无形中大裁军,精兵简政。

不然,朝廷养着几十万不能战的大军,早晚会被拖垮,只会肥了喝兵血的军官们……

也不知那些边军大将们,现在回过神来没有……

但贾琮也不怕他们想明白,太阳底下没新鲜事,还能让他们一辈子看不破?

看破也没关系,相对于灭国封爵的诱惑,淘汰些病弱老卒,对他们而言,不是损失不起。

甚至全部折损在安南战场上,只要能取得让天子和他这个太子满意的战果,那些丘八大将们也无所谓。

这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一将功成万骨枯,原本便是天经地义……

对于这场战争,贾琮能做的并不多。

除却粮草供应充足,入安南地图尽量精确外,他甚至无法提供太多的新式火器。

只有那看起来唬人,但实际杀伤力并不算多大的初级手榴弹,能多供应些。

但也足够了。

剩余的,就靠入安南大军自己掌握罢。

有金军为帅,局中调遣,贾琮给予最大的信任。

军事也就如此了,至于齐鲁旱灾……

林清河到底还是压不住阵脚啊,贾琮难掩失望之色。

贾琮前世读书时,上网或者参加寝室卧谈,总觉得国家不请他和他的室友们去主持国事,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到过了中二年纪后,就渐渐不再关心这些事了,因为他终于明白,国家可能真的不会请他去主持中央,他又何必再为国为民操劳费心……

等再年长一些,接触到医院内的部分行政工作后,贾琮才明白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同时也渐渐明白,一个强势的科室主任,代表着什么。

贾琮原以为,林清河跟了宁则臣和赵青山这么些年,甚至还尝试着将赵青山按在河套不回京,想来有足够的手腕维持朝政平稳运行。

谁知道,他连山东粮价暴涨不休的困局都摆不平。

不是摆不平齐鲁省的难题,是摆不平朝堂上的难题。

齐鲁乃孔圣之乡,名臣大儒如过江之鲫。

也就造成了,山东之地遍地豪强士绅的局面。

其中,便以衍圣公孔家为首。

衍圣公孔家,是连新法都不曾触碰的地方。

曲阜的土地,悉数在孔家手中。

但是……

这一回,孔家做的却极让贾琮不满。

衍圣公孔传祯已经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据锦衣卫回报,二月份孔传祯因染了风寒后,便再没能好转过来。

贾琮已经派了两名御医连夜赶路前往曲阜,又另派二人,前往江南宋府……

如今孔府家业,皆由其长孙孔衍宾一手掌控。

今年山东大旱,孔府囤积了如山的粮米,却任粮价一日高似一日,始终不肯放粮。

甚至齐鲁的常平仓粮,都被他联合数大家族的族长,一并使了瞒天过海之计,给吞了下去。

这些事,朝廷心知肚明,然而林清河竟然不敢将孔家如何……

甚至,还将牖民先生孔传祯有恩于贾琮之事,当成了借口。

这种做法,让贾琮深失所望!

怪不得当初宁则臣选赵青山当接班人,赵青山之后,绕开了林清河和吴琦川,直接点了河道总督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