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老夫稳得很(第2/3页)

“那位国丈事先准备了多少柴火?”桓温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他笑吟吟地看着李迈问:“这个应该就清楚了吧?”

李迈默默摇头,过了一小会才说:“我离开之前新蔡守军没有收集柴火,离开之后就不知道了。”

桓温一直在考虑强攻的胜算,再来是强攻己方会折损多少兵力。

新蔡的城墙是四四方方的形状,高度约有四丈,城墙之上能够发现安排有八骏弩,晋军不会缺少强弓和劲弩,真要强攻起来肯定是要损失惨重。

按照平常的军事常识,面对一座坚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围而不打,依靠围困来断绝对方的粮秣,可是任何一场围城战都要耗时日久,恰恰是桓温所不愿意看到的。

新蔡这边是在围困观察与被围困和观察中度过,外围的战事却是爆发得十分激烈。

汉军本部是监督仆从军对那些不愿意归附的地方豪强发动进行,因为是挑实力强的地方豪强来杀鸡儆猴,仆从军的胡人对于攻城并不拿手,那么攻击坞堡的难度肯定是大。

大肆攻击地方豪强对于汉军来说也不是没有副作用,那就是原本中立的地方豪强对汉军的态度转向敌视,等于是桓温下令攻击地方豪强迫使更多的人投靠到东晋小朝廷那边。

新蔡郡和汝阴郡的情况传到了汝南郡,汉军大肆攻击敌方豪强的消息让谢石相对轻易地说服大批豪强,差不多是汉军的攻击矛头转向汝南郡时,谢石包含收拢的溃兵和敌方武装,手里竟然凑出了一支约有两万人的杂牌部队。

到了这个时候,谢石已经知道新蔡郡和汝阴郡的情况,对于长江被汉军舰队严密更所的消息也是得知。他很清楚长江以南的晋军水师没有夺取长江控制权之前,那位国丈望眼欲穿的南方援军根本就不可能北上。

还有另外的信息,比如被收编的冉闵军,他们是在约一个月之前对南阳郡那边下手。这样一来的话,就谢石所知的情况是,汉军不但在与石碣赵国血拼,更是做出大举入侵晋国的举动。

“真是强大啊!”谢石经过打击之后看着变得更为成熟,他对投靠自己的那些地方豪强说:“不过也正是因为汉军四处开战,证明他们到汝南郡的军队数量不会太多。”

投靠东晋小朝廷的地方豪强都有各自的理由,主要原因还是汉国对地方豪强显得比较苛刻,例如汉国会进行最为详细的人口统计和登记,仅是这一项作为就足够要了大多数地方豪强的老命,勿论还有其余举措。

汉国开战的地方确实太多,消息不是那么闭塞也大多是知道濮阳之战会关乎到汉国和石碣赵国的命运,那么双方不拼命肯定不可能。

就是因为知道濮阳战场那边的重要性,不止一个地方豪强认为汉军根本不可能耗费太多的兵力或时间来对付他们,大多是觉得拖一拖会迎来改变局势的机会。再则,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打算,比如濮阳战场那边是汉军获胜,介时出卖同为豪强或是东晋小朝廷也是一种立功手段。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桓温从下令清缴地方豪强,到新蔡城外的汉军营地已经聚拢起约有五万的战俘,他在大举围困新蔡的第四十六天总算是下达了第一次攻城命令。

一直在醉生梦死的国丈褚裒,他得知汉军有攻城举动时,前一刻是与一帮知交好友在嗑药,带着昏昏沉沉的思维,是被搀扶着来到桓温将旗所在的城墙面。

“这个竖子按捺不足了!”褚裒的脸色潮红,那是五石散发挥药力的前奏。他对着左右大喊:“我们有高耸而又坚固的城墙,有犀利的守城器械,有万众一心的将士,汉军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先是将校和一众文人给褚裒面子发出欢呼,随后是晋军守城士卒被带动着吆喝,再来是战鼓加入齐鸣,看着新蔡城还真的有点士气高昂的样子。

张弥是一个杂号将军,与之褚裒等等很多“衣冠南渡”的世家不同的是,他出身地地道道的南方世家,得说实话的是从北方“衣冠南渡”的世家和南方土著世家一直都存在矛盾,是南方土著世家被北方迁移来的世家打压的现状。

“主帅,看模样……”张弥本不想说话,刚才众多世家子开宴会他是被排除在外,内心是老大不爽。问题在于城内的所有人已经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不得不提醒:“即将发动进攻的那些人,是周边被强迫过来的百姓?”

褚裒也不知道听到了没有,他就是“唔”的一声,闭上了眼睛。

情况不对劲的人不止褚裒一个,刚才参加嗑药宴会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显得相对诡异,不是被搀扶着闭眼,就是像疯子那样手舞足蹈着乱跑,给原本很严肃很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种……妖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