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怎可无挣扎(第2/3页)

要说秦帝国和西汉是华夏苗裔的军国主义时期,那也是华夏苗裔开拓和扩张的重要时期,由秦帝国先打下一个版图的轮廓,再有西汉的连续扩张,两个时代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任何时期都大,里面不止是军事扩张,还有大一统的思想。

大一统思想从始皇帝横扫六合开始就深入人心,恰恰是心怀大一统的思想才保证了华夏苗裔栖息地的基本盘,产生无数的英雄豪杰在金瓯有缺的时候想要收服失地,亦是保证了国家的完整性。

读书比平民多的世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一点,要是没有出现汉国的话,长江以南的那个朝廷能够与胡人共存于世,有了汉国之后必将来一场最终的较量,是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竞争,一切只因为谁都无法容下谁。

别人在高谈阔论,庾翼看着琅琊石刻怔怔出神。

石刻上面的字呈现龙飞凤舞之势,代表着曾经一个帝国的骄傲。因为有汉国方面的维护,上面字迹的漆色也被重新粉刷,使人能够明白地看清楚上面是什么内容。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庾翼心里泛起了一种追忆,充分感受到一个强盛帝国的豪气,不由自主地念出内容:“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汉军有一曲军歌就是改编自《琅琊台刻石》,豫州之战由褚裒统率的晋军有一次在与汉军较量时,汉军高唱战歌竟是没打就先让晋军崩溃,尽管消息被进行封锁,可是长江以南消息灵通的人无不知晓。

“汉军战歌还有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是何等的霸气。”郗愔这个王羲之的妻弟亦是在北上之行中,他对怔怔出神的庾翼说:“庾公,中原板荡以来,无数能人志士力图做到以上所言,却无一人能够办到。您认为汉王能够做到吗?”

“中原仇杀严重,死伤者数百万众。”庾翼和郗愔还是很熟悉,亦是清楚郗愔的政治立场,用着猜测的语气说:“按理说经历浩劫之后的汉国应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郗愔立刻就说:“有渠道传来消息,汉军组织北伐军团,由冉闵作为统帅,汉军已经攻打到襄国,石虎再次不战而逃。”

汉军的北上说明汉国中枢根本就没有半点要与民休息的样子,那么就不能按照常理来猜度汉国的思量。既然汉军还能北上,那么汉军是不是也能南下?

“石虎北窜不能说明石碣面对汉军毫无还手之力。”庾翼是一个与石碣赵军有过不止一次交手经历的人,他也是亲眼见过汉军与石碣赵军的正面碰撞,相对公允地说:“石碣国力不济,中原的大多数地形无法使骑兵得到最大发挥,石虎撤到并州是在蓄积实力,退到草原恐怕也有诱使汉军北上的意图。”

当石虎从襄国不战而逃的消息传到长江以南,那一刻是所有世家一块失声,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所听到的消息,以为是一种谣言。

无数世家派人前往长江以北,他们不但确认了关于石虎从襄国不战而逃消息的准确性,还得知种族仇杀对汉境造成的伤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足够令长江以南众多世家心塞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在与胡人较量中从来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一个新建立不足四年的国家却在与胡人的较量中一直取得优势。

对于大多数长江以南的世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汉国是会继续北上,还是进入到一段的稳固期,他们又有多久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准备。

“希望汉军能够继续北上。”郗愔用着非常复杂的表情说:“却有消息称,北上的汉军仅是冉闵一部,有大批汉军在南调。”

汉军目前的动作很大,大批的士卒回归乡野或是就地居住,野战兵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陆陆续续向南移动。

桓温有一个东晋小朝廷公主出身的妻子,他从北线被调往豫州难以进行保密,关于他受命即将征讨李氏成汉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已经有人看到元子出现在许昌。”庾翼证实了郗愔的猜测,说道:“他这一次算是如常所愿,却不见得会有多么高兴。”

以前桓温还在东晋小朝廷为官的时候,不止一次建议小朝廷出兵李氏成汉,力主北伐由灭掉李氏成汉作为开端,可惜的是只有庾翼认同,其余不管是谁都认为桓温的建议根本就是胡闹。

“成国由李势继位后朝局混乱,先攻石碣,再侵我国,近期更是出兵汉国。”郗愔摇头道:“竟然会有这种掌国之人。”

说起来,东晋小朝廷之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起了征讨李氏成汉的心思,那是李势足够的作死,还有一些李氏成汉的文武遭到清洗投靠了东晋小朝廷,使东晋小朝廷了解到没有比目前阶段更适合灭掉李氏成汉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