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化外蛮夷(第2/3页)

伏伟看着庾方之一口一个蛮夷,内心多少是感到欣慰。

亚洲的东方,华夏苗裔阔绰的时间太长,其余苗裔要么是配角,很多连配角的资格都没有。站在民族自豪感的角度来说,文化的优越是一方面,自西汉横扫各国之后,汉家苗裔的确是有资格一口一个蛮夷地称呼那些异族。

之前的东晋小朝廷,他们很少有机会可以底气十足地称呼异族为蛮夷,那是东晋小朝廷尽管文化依然优越,可是军事实力上真的是不行。只有随时随地只要愿意就能将谁摁在地上摩擦,口呼蛮夷才没有违和感。

庾方之现在可不是东晋小朝廷的一份子了,他是军事实力强大的汉国一子民,还真的就有足够的资格去称呼东亚大多数异族蛮夷两个字。

请求征调藩属国仆从军的公文已经发出,是夷州校尉黄艾一封,西南远征军郎将伏伟一封。他俩有足够的自信能够会得到中枢的满足,毕竟藩属国不止是拿来面子上好看,为了减少本国损失的时候,将藩属国拿来消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得益于刘彦早就有派出船只探索涨海(南海)海域,伏伟手头上是有一副海航图,他们一直南下,期间还经过东沙群岛,不过并没有进行停靠,是拐向靠近陆地的航线抵达朱崖洲。

要说西南半岛还有当地的土著,说不上是为了什么,朱崖洲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大岛。

“那是什么树木?”庾方之看到椰子树相当好奇,船只停在离海岸线不远地方,眺望天蓝色的海洋和沙滩,又说:“如此景色,真是别有风情啊!”

其实觉得景色宜人就对了,大陆那边虽然也有不少的沙滩,可是海水的颜色以及一些植物跟朱崖洲就是两个样子。

不但是景色两个样,气候的差别也是挺大。目前江州的沿海气温还相对比较低,再来是空气也显得湿润。朱崖洲这边的气候相对要热一些,空气里面并没有湿润感。

朱崖洲是亚热带,术语的整个称呼是热带草原气候。中原那边的人到了朱崖洲,会觉得比大陆南方更加舒适,一样都是岛屿却与在夷州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汉国已经将朱崖洲画上疆域版图,大概是在现代的崖县那边建造了一处军港。

军港里面已经有停放战船,驻军是五百人。他们对西南远征军的到来无比热情,更多是炫耀大陆上所没有的一些水果。

“这个叫野子,果壳里面有一种透明色的水,喝着可甘甜了。”

伏伟一样感到猎奇,用着芦苇管引用椰子汁,真如所说十分甘甜。

东晋小朝廷一直在向西南进行版图扩张,收复了东汉末年的失地重新设立交趾。汉军攻灭东晋小朝廷之后,交趾的晋军在汉军到来立刻投降,包含降军在内汉国在交趾的驻军有六千余人,分别驻扎在九真郡、九德郡和日南郡。

“林邑和扶南还不知道小朝廷已经灭亡的消息,他们对换上旌旗有派人进行询问。”交趾校尉叫武定,是一个看着粗犷的中年人。他用着好笑的表情说:“两国已经派出七拨人过来,后面窝着不走了,就在日南郡的朱吾。”

“听闻林邑喜好诸夏文化,上层穿着汉家衣裳,使用汉字,说汉语?”庾方之说的诸夏,是华夏苗裔现在对自己民族的称呼,也是正确的一个自称,比东土、中土之类的称呼更加正确。他说:“之所以窝着不走,该是察觉到什么了。”

“肯定的。”武定不断点头:“晋军旌旗和大汉的军旗款式差不多,可是上面的字可不一样。”

后世常说中华文化圈,说的就是中原王朝周边学习汉字的国家。一直到西方殖民者入侵亚洲之前,中原王朝周边的国家极少有自行创造文字的族群,哪怕是有造字也是以汉字作为基础,或是缺笔少划,又或者是画蛇添足似得多几笔几划,明显的例子就是倭人的字体和辽国的字体。

除开一些自行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更多是当地原本为汉家旧土,却是在汉家衰弱之后割土建国,像是东北有高句丽,西南的林邑也是这么一回事。

林邑国本是西汉时期的象林县,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县功曹一个叫曹区的人,他的儿子曹连杀掉县令自立为王,传承到曹魏都没有断绝,后面曹姓王室断掉子嗣,由外孙范熊代立。

中原陷入三国并立时期,林邑没有向中原朝贡,是到了司马晋国的时候才恢复朝贡。范熊之子范逸死后,一个叫奴文的人篡位立国,林邑断掉对东晋小朝廷的朝贡,攻伐兼并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单等诸国,并且不断侵袭交趾各郡。

武定说道:“林邑其俗皆开北户以向日,至于居止,或东西无定。人性凶悍,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闲平地。四时暄暖,无霜无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女嫁之时,著迦盘衣,横幅合缝如井栏,首戴宝花。居丧翦鬓谓之孝,燔尸中野谓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缨络,每听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