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这就是冉闵(第2/3页)

近期要说汉国有什么轰动,冉闵坑杀羯人是一个,谢艾深入草原也是一项,少不了有刘彦亲征幽州三个月连克两郡的事。但是要说最轰动的,冉闵的大举坑杀直接盖过了谢艾俘虏张重华的那件事。

对于冉闵坑杀羯人,汉国大多数人其实是叫好,尤其是以那些曾经在石羯赵国受到迫害的人叫的最大声。

太多有切肤之痛的人了,他们不讲什么放下仇恨,打败了羯族之后还将人当祖宗一样地供起来,要的就是全面的清算,有一个算一个看见了就宰掉。

庾羲自小生长在南方,羯人的残暴什么的基本是道听途说,内心里其实是排斥大举坑杀,可他没有傻到说出来。

现在的汉国就是这样,激烈的是激烈到没边,事不关己的也不会乱嚼舌头,只有一些家伙看不清楚形式才会对坑杀羯人的事上蹿下跳。

“羯人阖族有多少人?”庾羲是真的不知道:“有百万之众吗?”

对于这个数据荀羡还真的清楚,就说:“原先该有七八十万众,现在……不太好说。”

作为匈奴人曾经奴隶的羯族,羯人是匈奴人从西域带到中原,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万,一直到刘耀时期是增长到二三十万的样子,等待石勒建立石羯赵国,再到石虎当政时期,详细数量其实是没有经过严谨的统计。

刘彦起兵之后,羯族该是有七八十万的样子,八年之后的现在能剩下二十万就算是多了。

“食人之辈,理当灭族。”蔡勉很是可惜地说:“却是没有勉什么事了。”

汉国对羯人的追杀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而羯族人是白皮肤、鹰钩鼻、绿眼睛,与其它族群有着很明显的相貌区别,逮起来的难度并没有。一些相貌与羯人类似的族群,他们算是倒了血霉,很多高鼻梁又无法利索说汉语的人,是在冉闵的大举搜捕坑杀中,被当成了羯人一并收拾掉。

汉语并不止有一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土话,泛华夏疆域的人所说的方言就是汉语的一种。而说句大实话,方言并不是那么好学,哪怕是能够学了个形,可是当地的俚语怎么办?那需要长年累月的接触。

羯人做孽太深,但凡是有点民族意识的人,都希望可以宰至少那么一个,但汉国的崛起速度太快,羯人也就是那么多,等待少年郎成长起来,羯人早不是被杀就是远窜,想杀基本没得杀了。

刘彦这次举办私宴,不是专门邀请哪个群体,不管是早期跟随崛起于微末的那批,还是后面被接纳的那些,受到邀请的人并不算少。

人多也就会分自己的小圈子,不是简单的文武之分,还会因为地域的不同各自站堆,再来就是理念类似的人凑堆。

“吵起来了。”纪昌抬手指向庭院的一侧:“同出一门,派系之多莫过儒学。”

刘彦就顺着方向看过去,一帮人泾渭分明地各自站立,其中的两拨人正激烈地互相辩论着什么。

自西汉孝武皇帝独尊儒术伊始,各家学派的确是渐渐消失,但消失并不意味着亡了。儒家有将其它学派优点吸收的习惯,同时很多学派为了生存也是披上了一个儒家的表皮,因此儒家“中出叛徒”其实并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

正在争论的两拨人,他们是儒家公羊派与鲁儒,为什么争论起来已经不重要,现在争的是对羯族的屠杀该不该停止,或者是那样做对不对。

“骠骑将军有句话说得很好,你们就是该自己和家人都让羯人虐上一虐,然后再来谈是不是该适可而止。”

“强词夺理!”

“呵呵!”

“人分好坏,羯人之中也有好人,难道该一概而论?”

“人之初的性善与性恶,我等未有资格谈论。只说有仇报仇有怨抱怨。”

“子曰:以德报怨。”

“引用请头尾皆全,勿刻意指摘。乃是《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羯人残暴,难道屠戮羯人就不是残暴?如此与羯人有何区别。”

“当然有区别,有怨而付之报复,便是区别。”

儒家公羊一派,讲的就是大复仇主义,背景就是西汉要对匈奴展开反击,于当时可是受到朝廷的热烈欢迎,倒是儒家中讲温和的那一套并不被接受。

鲁儒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儒家一派,他们是按照地域来进行划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挂着地域名称的利益集团。

西汉之后,儒家公羊派是由强势转为势微,原因是匈奴衰弱,少不了是复仇的主张也会引发社会动乱,渐渐地被朝廷压制。

说白了,不管是什么学说,有用的学说才会被朝廷重视。而重视也不会存在常态,用完当抹布一样丢了也就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