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器械之利(第2/3页)

张氏凉军的投石车在平地之上可以将石头投出一百六十步,由四丈高的城墙上可以增加二三十步的射程。

按照计量单位,古时候的一里是取三百步,而一步是按一点五米来概括,那么一里就是四百五十米。(有些朝代却明确公示,一里是现代的三百米。)

安置在城头之上的投石车射程其实还在是本方防御工事范围之内,只能是等待一部分城外防御工事被攻占才能发挥。上面摆放的床弩则不一样。

张氏凉军的床弩款式与晋军依然是一样,有差别的地方也只会是在弓弦的选材之上,像是晋军缺乏足够多的牛筋……也就是床弩弓弦质量较差,以至于晋军床弩射程普遍只能达到二百步左右,但是张氏凉军的床弩因为弓弦质量优异却能射上二百五十步。

城头的床弩有二百五十步的射程,再加上高度带来的射程增幅,他们实验的结果是可以射到己方防御工事之外,可以在敌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为城外守军提供远程支援。

“小心!!!”

大喝是由汉军士卒发出,他们推动抛石车到离军营最近的一处军堡,靠近到两百步左右的时候,军堡那边发出了远程攻击。

“躲避弩箭!!!”

话音刚落,军堡射来的弩箭也是失去动能落下,一声声的怪异声响开始出现,其中伴随着中箭的闷哼和惨叫。

“盾呢?赶紧组织盾阵!”

军堡并不是只发射一波弩箭,是每一段时间就会射上一波,看距离分明就是来自于强弩,数量上还不少。

理所当然的,张氏凉军肯定是有强弩,这个也算是华夏军队的特色之一,只要是主力兵团必定是会搭配强弩,差别就在于多与少。

张氏凉军的强弩还是延续于先汉的款式,而先汉的强弩是改善于曾经的秦军,秦军又是从(战国)韩国那边获取技术。

可以说自强弩出现,华夏文明武装起来的军队基本是有备配强弩,比较诡异的是到北宋阶段时,华夏文明的强弩技术竟然比西夏的差,导致北宋破解西夏的神臂弩之后如获至宝。而西夏神臂弩的技术,其实是得之于李唐的遗产。

弩的射程多远是关键,其中还要看远程的穿透力,汉军的强弩射程可达四百五十步,神臂弩的射程则是三百四十余步,但神臂弩在射出二百四十余步之后仍然可以入榆木半箭,可见神臂弩在三百七十余米的射程上仍具有惊人的穿透力,这一点汉军的强弩却是办不到。

“弩兵呢?死绝了啊!”

“已经在赶来了,大家伙再躲一躲。”

“这他妈……”

应该说汉军有些自大了,他们在迫近到两百步之前还是有多次试探,没有成功勾引军堡的张氏凉军发射弩箭,等待汉军将抛石车推进到距离,刚停下来要进行发射准备时,才是一阵劈头盖脸的射。

“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

耳边传来了战号,声音落下紧随其后的是一阵巨大的弓弦嘣动声,肉眼可见的是地平面升起了一张由密密麻麻弩箭组成的“大网”,它们发出锐利的破空声在半空中向前,随后覆盖在远处的军堡。

汉军强弩部队的反击来得迅速也是突然,军堡组成箭阵的凉军是在瞭望手的通知下下才慌忙躲避,弩箭落下之时躲避不及的人中箭而倒。

太多的弩箭了,人一旦中箭被留在原地,身上的弩箭就是密密麻麻,连带地面也快成为弩箭丛林,应该说是整个军堡能够有着力点的地方都是插满了汉军发射的弩箭。

需要的远程压制来了,抛石车周边的士卒赶紧动弹起来,他们是撇下抛石车就往后跑。

“什么个情况?”索孚略略有些懵,他是从军堡的瞭望口向外观察:“怎么就丢下投石车跑了呢?”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军堡主将反正就是一阵吹:“将敌军杀得落荒而逃,敌军攻势没有成型,又丢下……”

恭维话没能说完,跑了的汉军又折回来了。

抛石车是进入军堡的强弩射程,己方的强弩部队没可能时时刻刻进行压制,那么当然是要采取一些措施。

丢下抛石车往后跑,不是说就将抛石车给丢弃,是回去弄来一些篱笆、盾牌等等的遮身物,趁着己方强弩部队还在不断压制的空隙,就在抛石车周边搭建,等于是就地构建防箭工事。

“往上堆草,支撑架注意一些,等一下还要覆盖厚土。”

“晓得、晓得!”

说白了,谁规定抛石车就应该是在毫无遮拦的空地,只要不妨碍抛石车的装弹和发射,爱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

索孚看得是有些吃惊:“汉军……这该是有多充足的经验?”

后面还有让张氏凉军更惊讶的事情,汉军就地弄了简易工事,重新推动抛石车的时候连带搭建的工事也能移动,足足又再往前迫进了二三十步,才展开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