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擅忍之辈(第2/3页)

身为君王还真的不用去在乎臣下在想什么,需要的是让臣下去干什么,脱离掌握无非就是罢免或清洗。

事实而言,作为一名君王和臣下双方压根就不是一个等级,要真发生那种君王与臣下勾心斗角的事情,只能说这个君王只有君王之名而无君王之实。

刘彦努力地想要当一名圣明的君王,臣下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那就各显神通,他去当那个仲裁者,好好当自己的裁判而不是亲自下场与之博弈。在不违反他所指定战略方向的前提下,臣下互相之间有博弈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文武百官真要心往一处使,要么是君臣形成对立,更坏的就该是改朝换代。

没有任何夸张的地方,任何的权力都是存在压制,从来都是东风压倒西风,君王弱臣下强,就算众臣皆是忠诚之辈,可一些与君王有冲突的治国理念怎么说?必然会出现矛盾,有了矛盾就会产生对抗。

“王上。”纪昌冷冷地扫视一眼众同僚,对刘彦说:“骠骑将军的提议合情合理。”

才不是什么合情合理,吕泰被压制在马皆水一线,然而马皆水并不是慕容燕国境内。谢艾才是身处慕容燕国境内,尤其是慕容燕国已经沦陷了半壁江山。哪有主将被压制在敌国之外,副将却是率军在敌国境内横冲直撞。这样的主副关系?真要有,那也是体现主将的无能。

身为君王的刘彦有必要去维护臣下的尊严以及威信,若吕泰为主、谢艾为辅,却是谢艾光芒太盛,吕泰却是显得黯淡无光,那么吕泰必然会成为一个笑话。

一名将军一旦成为笑话,尤其是有了仰仗他人才获得不属于自己的功劳,于威望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名声坏了就不会有人愿意跟随作战,等于这个战将基本是废了。

所以了,冉闵这种没有什么政治嗅觉和对人际关系也不在乎的人,说出了那种基本没有经过考虑的话,大概是属于情有可原,可是由纪昌来附议就不止是附和了。

“泰安留下作为主帅,恒安与明达为副将。”刘彦其实也可以继续留下来,但那会有一种被迫留下的痕迹,为君王自然不可取。他见有人有话要说,蛮横地决断:“便如此罢!”

一时间,不管是有谁有什么话要说,都只能是躬身行礼应:“诺!”

有了新的任命,却不是刘彦长张嘴巴就算完事,需要丞相动笔写下诏令,由刘彦亲自盖印,再传达诸位官员,还需要通报全军,才算是完成一系列的流程。

刘彦不留在燕地,有了冉闵去定襄也就不用亲自去,那么回襄国就成了一个必要的选择。

在启程之前,刘彦召唤了拓跋什翼健,由拓跋什翼健快马加鞭过来觐见。

拓跋什翼健过来的速度很快,得到召见之后立即动身,于当夜就来到军大营,请求谒见的时候却没有马上得到召见。他因为赶得太急显得风尘仆仆,为了表现得恭顺也没有带多少人,被安排进行梳洗,一直是等到天色放亮的时候才得到召见。

刘彦看到的是一身汉家衣冠的拓跋什翼健,年到中年的拓跋什翼健身高大约一米六左右,身体骨骼却是显得有些大,看去也就很是壮硕。

拓跋什翼健进入大帐的时候是立即双膝跪地,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老老实实没有吭声。

“起来罢。”刘彦没有做站起来迎接的举动,更不会带着什么亲切的笑容,甚至都没有让拓跋什翼健就坐,是盯着一脸惶恐的拓跋什翼健,面无表情地说:“若不是看在秀的脸面,你理当诛杀。”

拓跋什翼健脸颊抽搐着又是跪地,表现得就像是一个没有骨头的人。可是知晓他以往经历的人都知道一点,他绝对不是一个没有骨头的人,相反是有着善于忍耐视机而动的人。

事实上,拓跋鲜卑的王族不一定是多么的骁勇善战,可是讲到性格坚韧真是没话说。从拓跋鲜卑衰弱的蛰伏,再到被慕容鲜卑压迫时的避让,情势再是艰难也没有让拓跋鲜卑分崩离裂,也足以证明至少拓跋什翼健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这一次刘彦没有让拓跋什翼健起来,帐内也是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安静。

刘彦安坐在原位观看文牍,时不时会提笔写一些什么。

跪在地上的拓跋什翼健一动都不敢动,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是帐篷里温度高了一些,很快额头就布满了汗水。

沉默是荀羡撩开帐帘走进来被打破。他进来的时候当然看到了跪在地上的拓跋什翼健,只是瞧了一眼也没有多看,捧着怀中的一些文书走到刘彦身前的案几不远,行礼说道:“王上,征东将军有急报呈上。”

所谓的急报有点复杂,包括慕容俊有撤军的迹象,高句丽国内爆发动乱,联军之中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方正在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