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巡幸于南(第2/3页)

那些狗腿子已经传出消息,马皆水的三国部队的确随时可能暴起,他们国内也在做相应准备,发动的时间估计也就是在近期。

“恐怕慕容俊不会留下,是蛊惑各国叛乱,好拖住征东将军,给予更好的撤离空间和时间。”蔡优地乘船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他是东牟郡人士,早先也没有少陪着船队在庙岛列岛来回奔波,迎着海风眯起了眼睛:“也就是三国那些人足够蠢,才会去相信一个早先将他们像狗一样按在地上揍的国家。”

吕议因为身体不适扯了一个难看的笑容,说道:“蠢是蠢,也是他们别无选择。”

总说什么尽复汉家旧土,汉军也像是一部永远不会停止的战争机器,怼死了石羯赵国,碾过了李氏成汉和东晋小朝廷,吓得张氏凉国和拓跋代国除国,眼见慕容燕国也要被埋进坟墓,真没有谁会当刘彦只是喊喊口号。

高句丽的先民喊着民族自立的口号造反建国,脚下的土地是汉帝国设立的玄菟郡,不管是国家疆土还是人,本身就有“汉家烙印”,属于没得逃的那一部分。

百济的先民倒是没被汉家烙上印子,可百济有大片疆土是汉帝国设立的乐浪郡,就算是还债,占了那么多年的便宜,总该付利息吧?只是刘彦要的利息有点大,需要百济整个国家来作为支付品。

新罗倒是没有占着汉家旧土,问题是刘彦存着搂草打兔子的心态,本着一带收拾也不费劲,再来就是不爽那帮三韩人,收拾也就收拾了。(南棒的祖先就是三韩人,目前半岛上以三韩为统治阶层只有新罗,其余在各国基本就是奴隶,以百济为甚)

但凡有选择的余地,没人会不自量力去干一些寻死的行为,是汉国让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真的没得选,只能咬咬牙梗着要跟汉国拼了。

说实在话,目前半岛的那些国家真没有一个对中原王朝有什么威胁,灭掉只是顺带的事情。刘彦会有灭掉半岛诸国的执念,多少是不想留下作为隐患,比如重现隋唐时期的祸事。他还有另外一个执念就是占领倭列岛,既然倭人恭顺到予夺予求的地步,那么大举屠刀是没办法了,但是进行“和平演变”将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就是有些便宜倭人了。

舰队航行到东牟郡海外进行分流。

三百艘各式船舰是会到半岛的带方郡登陆,带去的是两万人马。他们的抵达让那边的驻军增加到两万七千人,算上辽东半岛的一万驻军,处于吕泰后方的策应部队就是增加到三万七千人,一旦发生变故就是威胁三国疆土的腹地尖刀。

七十艘船队是继续南下,随行的兵源不算水手也就只有三千,他们到了灵山岛的时候会靠岸进行必要的补给,接下来则是会直接进入长江水道。

因为没有事先通知,船队在靠近长江出海口的时候才被岸边的人发现,不过没人对出现的船队有什么咋呼,汉国对内河水道的利用很频繁,因为有汉军南下印度次大陆征战,长期是有大大小小的船队会经由长江出海口,七十艘的规模并不是最多的一次。

“果然现在并没有崇明岛啊!”刘彦还是第一次来到长江出海口,是不管现代还是当代都是第一次,他看着长江出海口的一处沙洲,问:“那个地方可有名字?”

庾翼就站在刘彦身后一侧,见同僚都拿眼睛看来,满是为难地说:“沙洲之上并无人烟,依照惯例……并无命名。”

好吧,现在还是海上沙洲的岛屿,后面会随着海岸线不断朝大海方向延伸成为南通市,甚至是大陆线也会一再延伸出去,形成海门和启东的地表。崇明岛现在基本没有影子,初步形成是在唐朝武德年间,到了明初才真正成型。

庾翼所谓的惯例,是有人聚居形成纳税地,官府才会进行认证记名,归纳进入户籍就是这么一回事。荒无人烟又没有价值的地方,要有名字也是一种民间的叫法,官方其实是不承认的,只有官府命名才会进入相关籍册和名字出现在地图之上。

刘彦所看到的长江出海口两岸,一点都看不到繁荣的景象,入眼之处就是一片的青山绿林,倒是航道上来往的各色船只数量不少。

“王上?”徐正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提醒:“是否亮出王旗?”

长江出海口是一条繁忙的航道,虽是有专门的船只进行领航和监督来往航行,但是因为不知道刘彦亲来,不会有人来专门限制船只避让,那就必然会有船只傻乎乎地靠近船队,而这个是君王安全考量上所不被允许的。

一杆凤凰大旗很快就迎风招展,它展示出去没有多久,长江出海口的灯塔之上就响起了钟声。

船队出现王旗也要有人正好看到才会发现,由声音来传播的钟声却能让人想不听到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