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世界的门户(第2/3页)

在海上航行久了对陆地的渴望真的会超乎想象,问题是伏伟这支舰队也就在海上航行了五天,时间真就没有多长。

诸夏并不是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祖祖辈辈所看到的就是陆地上的利益,次数不多的探索海航是统治者为了长生不死被一帮术士忽悠着找那不存在的仙岛,偏偏术士还没完全忽悠成功,要不以寻找仙岛对海航展开探索和征服也是极好的。

待在满是水的大海五天看不到陆地,对于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来讲,心情真的会产生抑郁,出现渴望陆地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思想所带来的效应,使人没精打采是一方面,精气神虚了身体也就会虚,明明没病也会觉得自己病了,然后就真的生病。按照老话就是会出现思想上的负担所产生的水土不服现象,后面病恹恹,乃至于是病死,基本上就是源于思想所带来的。

伏伟和司宏壮来到舰桥,走到摆放司南(原始指南针)的台子边上,盯着那个摆在四四方方矩阵(罗盘)上的汤匙。

“果然还是不靠谱。”伏伟表示航线偏移绝对不是他的锅,分明就是工具不靠谱:“应该搞一些更精确的工具。”

司南是春秋时期的造物,到战国才逐渐形成体系,到西汉的汉军进入草原被重视起来,还真没有运用于航海过。

目前来怎么确定航线的办法并不多,靠谱的指向工具是一个方法,再来就是观察星象。

地球上,处于不同的位置看的星象其实并不是一样的,例如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所看到的星座方位就不同,再来就是一年四季星象的位置也是存在移动(毕竟地球是绕着太阳在转)。因此还得是先判断自己到了什么位置,再根据所了解的方位星象来做判断。

幸亏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没有明显辨别方向的物体时,除了指南针和星象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叫测量辨远术。其实就是画上一个满是格子的图纸,根据自己航行的时间和航速,再根据太阳的朝起朝落,阳光的折射来大概辨别自己会是在什么方向。

古时候将航海技术发展到巅峰的不是欧洲人,就更不是天朝人,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从天朝获得了指南针的技术(宋朝时期),又从希腊获得了一套理论(三角定位法),再有老天给的星象,结合起来就是一套非常靠谱的航海技术。

其实真不能吹古代天朝的文明有多么先进,一些礼仪、吃、喝、穿,包括一些工具创造,是有能说的地方,可更多的是研究哲学。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在一些造物和理论上面真的完爆古天朝。

不吹不黑,古希腊对天文的研究一直都在做,查阅到相关典籍,古代希腊(非指四大古国)是先于其他文明有成套天文理论的存在;古埃及在集成农业上的成就也是惊人,包括工程学也是几乎独占鳌头,农业方面惠及的人太多,工程学被法老搞去修墓(金字塔)了;古印度在冶炼上面就真的是滋润世界,他们在搞乌兹钢的时候,绝大多数文明连对铁的冶炼都还不合格,更多的文明是还处于青铜时代。(就是便宜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欧罗巴人则是从阿拉伯人那里二次引进,天朝人也得到好处)

古天朝有一个既定的发展方向,研究什么都是为了最高统治者服务,比如天文研究被搞成了观察天象判断凶吉。诸如此类比比皆是,更令人郁郁的是明明一些可以用于革新军事的造物,偏偏搞着搞着成了娱乐大众。

在目前的航海技术上面,以阿三的技术最高,那是贵霜帝国时期留下的遗产。要说罗马,他们主要航海是在地中海,而地中海与太平洋、大西洋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其中就在浪的高度上面。天朝走的一直是大陆军的方向,对海洋基本都是无视。至于将航海技术发展到巅峰的阿拉伯人,他们还在波斯人、罗马人,乃至于是亚美尼亚人,反正就是作为次等人在苦苦熬着。

作为拥有最高航海技术的阿三,他们想的是怎么来进行贸易,跨越数万海里的贸易也真的是在不断累积财富。另外一点就是,因为阿三的航海真的不赖,后世表明南亚各群岛和大洋洲,有相当多人是有着阿三血统。

要是阿三不幸福地沉溺在种姓和宗教,像那帮“海盗文化”的欧罗巴人搞殖民,各个国家或许是能够依靠陆军优势守住大陆,但阿三族裔更加开枝散叶肯定是必然。

伏伟确认偏移了方向,舰队停下来,派遣小船登岸查看树的年轮。

从树的年轮能够辨别方向?还真的是有这种操作!一般来说,树木背阴的一面(北面)容易长出青苔,而树木的年轮在南面会更疏散一些,不如北侧的年轮来得致密。树墩的年轮,朝南的一半较疏,而朝北的一半较密。植物的树干南面向阳,年轮可见排列稀疏,而北面稍紧密些。是由此来判断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