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到了波斯的炫耀时间(第2/3页)

今天的刘彦是身穿天子冕服。

冕服是汉承秦制的那一种,上身以黑色为主调,下身的裳体却是赤红,下摆为皂色,有着一些非常特别的图案。

全套的冕服并不显得简单,是以冕旒依照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必须说的是,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另外,汉代的冕服绝对没有龙的图案,是用玄鸟。

随着体制越来越正规,汉国百官也有自己的朝服,刘彦本来是想要按照唐朝时期以颜色的区分官员等级,后面还是延续了先汉(汉承秦制)的尚黑。百官朝服就是一身的黑,有赤红的章纹来区分等级。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还在继续介绍各种的毛毯,没有人出来打断。

刘彦其实没有在听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到底在说些啥玩意,他在听翻译的时候听到了棉这一材料,想的是怎么将棉花弄到手。

中原的棉花是在杨隋时期才得到种子,那是裴矩分裂突厥的一种延伸产物,是从西域获得种子,却是被当成一种观赏物,并没有发现并开发出棉花的实际价值。

汉国目前的御寒主力是羊毛制品,还因为没有成熟工艺只能是制造一些简单的皮袄,是能够在苦寒之地起到保暖作用,但通常会显得非常肿胖,事实上真不适合作为军衣。

刘彦正想到入神的时候却是突兀地听到一声“喵咪”,惹得他看过去,却是看到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捧着一团通体雪白的毛毛团。

那是一只瞧着肥胖的波斯猫,全身的毛色全白,一张脸看着有些囧,毛茸茸的卷成一团被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捧着,摇动尾巴的同时在鸣叫。

猫这一动物是在西汉时期经由西域传入中原,在此之前不论是各类文字记载或壁画、图腾等图像中均无猫的踪影。西汉时期中原就有猫,可是数量非常稀少,品种也比较单一,有文字记载是经由波斯商人携带过来作为礼物送给一个达官贵人,并没有真正地引入民间。

其实在诸夏之地是有本地猫,主要是分布在岭南之地,猫真正走入千家万户需要到十八世纪,到了十九世纪养猫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以一种名唤狸花猫的猫捕鼠能力最强。

刘彦以前有养猫,他是不知道猫的具体术名,其中一只母猫养了十七年之久,后面是母猫跑到公路被摩托车碾压死,另外一只是母猫所生的单生白肚雄性猫,因为十分乖巧惹他极度喜爱,却是在某次外出归回后得知活了十四年的猫咪被邻居亲戚的熊孩子折磨致死,恨得他都想把那熊孩子丢水塘。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带来了一公一母的一对猫,还是血统和品种最为尊贵的猫。他更说了一段故事,故事的大概就是某个国家为了获得类似的猫与波斯发生过战争。

刘彦听得有些愣神,他好像是听过那个故事,说的是希腊人想要获得波斯猫结果与波斯产生战争,没想到是真的发生过。

其实希腊人有猫,是从埃及那边传入,因为猫爆发战争什么的也就是一个理由,没有猫还有其它战争借口。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献猫只是一个插曲,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刘彦会迫不及待让人抱着猫咪上了王座,并且刘彦十分熟稔地进行各种逗弄。他看到刘彦会玩猫的下巴,并且懂得拎猫的后颈,能够看出刘彦对猫并不陌生。

百官在刘彦命人抱猫过去的时候,其实是有人想要劝谏,他们都没有见过猫这种动物,君王安危事关国祚,没等站出来阻止却已经看到刘彦在逗弄,还显示出极度的喜爱,见没什么危险也就灭了劝谏的念头。

在接下来,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开始展示的是各种雕刻品,以象牙和宝石的雕刻品最多,偏偏都是诸夏文明不会有什么审美的雕刻,直至他演示一柄象牙刀的锋利才算是惹得众人瞩目,就是百官和殿中卫士的目光十分不善就对了。

在殿外,执殿校尉是一脸惨白被带走,外国使节竟然携带利器入殿就是他的疏忽,而他已经检查得相当详细,就是没在数量众多且划分非常复杂的雕刻品中发现还隐藏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