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人性如此(第2/3页)

“大汉横扫胡虏恢复诸夏,其势已经大成。观外内国势,难有与大汉抗衡之敌,此事不难琢磨。”张耽对裴恒说道:“谢艾该是多少收到了风声。”

刚才还一口一个敌国,一口一个谢贼,可是真正想成大事的人从来都不会蔑视对手,甚至是会最大程度上尊重对手。在麾下面前会最大程度的使用一些侮辱性的称呼,可在都是明白人的面前真没有那个必要。

“袁家首先便不可信,再则是……”裴恒顿了顿,苦笑道:“如司马所言,大汉已经展现如日中天之势。我等希望成事,却难估量全部的人皆是如此。”

张耽点着头站立起来,说道:“转移吧。”

裴恒没废什么话也是站起来。

一伙人自然是不会明晃晃地大摇大摆在街道上走动,为了不引人注目也不会乘坐什么华丽马车,是伪装之后分散了转移,会在新的隐匿地点重新会合。

在另一边,谢艾正在接待客人,只是那个客人到来之后就“噗通”跪倒地上,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

“张耽与裴恒?”

谢艾接待的客人就是袁家的家主袁快,知道有人想要杀自己也没有觉得什么意外。

成功人士嘛,成功的过程必然是对阵过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受到利益损害的人也肯定多不胜数,没可能与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朋友。

袁快说完就埋首下去,跪在地上一动都不敢动。他家也有土地被回赎,要说心里乐意绝对是假的,可怨恨也没有怨恨到看不清时势的地步,才不会因为有了恨意就要将阖族推上断头台。

谢艾在接待袁快之前,其实是已经接到了好几封报警的信笺,有些信笺没有署名,有些信笺却是署名,看名单就没一个是普通百姓,不是张氏凉国曾经的官员,就是世家和豪族中人,就算是袁快没有过来,对即将被袭杀也不是一无所知。

“听闻御使大夫南巡时,阴谋袭击与刺杀不下百次?”李匡说的是桑虞到南方巡察期间的事,可桑虞既然好好地回到中枢自然是有惊无险。他看一眼跪在地上的袁快,对谢艾说:“总有螳臂挡车的人,不知该说他们愚昧还是愚蠢。”

愚昧和愚蠢都是贬义词,可意思还是有区别的。愚昧是真的不知道那个道理去干,愚蠢则是知道了事实还去干,干了的下场通常还都相同的糟糕。

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官员遭遇刺杀或袭杀真的是比较频繁,那是有太多在经历改朝换代的人不甘心失去本来的地位,又有太多利益受损的人,他们没机会去弄死新朝代的统治者,有机会的时候就想弄死统治者的鹰犬爪牙。

刚刚坐天下的新朝廷,下去地方做官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三天两头有官员被弄死也属于正常,导致的是一个刚刚开创新朝廷的国家重是会缺乏愿意当官的人。

刘彦两次亲自巡视疆域,是为了借助系统最大程度地扫清地方上的不服,也的确是扫清了很多的不服。恰恰是因为他有系统能够分辨敌我,本人才没有遭遇过哪怕一次的刺杀,都是在刺杀者酝酿的时候就抢先动手。

“新平侯在南方四年,诛杀不轨、不服之辈多不胜数,才有南方稳如磐石。”李匡说的当然是桓温在南方的大杀特杀,杀到没人敢再与国朝过不去,也杀得南方被驯服。他笑了笑才继续说:“西北之地比之南方稍微复杂,感念张氏之人甚众。谢兄心中可有韬略?”

谢艾眉头皱得很深。他在中枢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西北人还在怀念张氏,尤其是怀念张骏,也恰恰是这样中枢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才对西北少了照顾。

这一次要是刘彦没有点名,他本人也会主动请命,不觉得自己将会使西北人不再怀念或感恩张氏,可至少是要消除西北人对汉国的敌意,要不然西北人长期对汉国没有归属感害的只会是西北人自己。

“天灾既是灾难,也是良机。”谢艾却是在苦笑:“大汉缺粮,自然无法在西北大肆无偿赈灾,不然倒是能尽收西北人的感恩。”

李匡却是说:“自古从无大肆放粮赈灾之举,此例大汉亦不可开。”

其实很奇怪啊!上古先秦到先汉的百姓服徭役和缴纳各种税收就是尽了自己身为国之一员的义务,可是官府真不会在百姓遭遇天灾的时候拿出粮食来无偿赈灾。

要是知道那个时候的义务和责任却也不会多么意外,先不讲百姓的义务和国家的责任平不平等,上古先秦和先汉的国库储备仅是用来支应战事和国家的俸禄体系,百姓遭遇天灾的时候开放山川就是最大的仁慈,不但官府觉得这样的做法理所当然,就是百姓也认为本来就是这样。

从什么时候开始,遭遇天灾的情况下官府就必须开仓赈灾?是杨坚建立了“义仓”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