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三路而来(第2/3页)

李匡的出击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下去,军营之内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倒霉!”林密满满的不甘心:“我只能在半个月后再归队了。”

石伯这几天已经做好了参战的准备,是从甲胄、兵器到心态上完全做好了准备。他正在帮同伴扎甲胄上的绳索,闻言看向一手捂着受伤手臂纱布的林密。

他们这一队都是配有甲胄,好一些的就是金属扎甲,次一些的就是皮甲,列阵而战的武器标配是小圆盾搭长矛,富裕一些腰间还有悬着的一柄战剑。

开拔的命令刚刚被下达,他们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做准备。由于并不知道是要开拔前往哪里,路途上会不会遭遇交战,出营之前当然是得做好作战准备。

“水壶一定要装满。”宋然早就准备完毕,行走在队列之中,偶尔停下来帮某个人干点什么,又会训斥:“你带包裹是想干什么?”,他粗暴地扯过一个正在往身上系的包裹,试了一下重量:“里面什么玩意?竟然有二十来斤重!”

“是俺的财货。”梁曲很想抢过包裹,可是又不敢:“俺回去娶媳妇用,也给俺的季弟准备了些。”

宋然没拆开包裹,他却是将包裹丢到旁边的一名什长脚下,训斥梁曲:“不知道有多少里的行军,一身的甲胄和兵器合起来将近四十斤,再加上二十斤重的包裹,你是力气大,还是奢望谁能帮你背?”

一些同样在往身上装东西的人,他们悄悄将东西移除。

“身上越重,消耗的体力越大,不想遇敌的时候没力气吧?”宋然环视众人,对着那名什长说:“收集,记名,记物。送到辎重处保存。”

什长自然是应:“诺!”

大家伙其实也知道辎重处能够寄存物品,可是那些东西基本是拼了命才挣来,不放在身边总是会觉得不放心,导致选择存放在辎重处反而是少数人才会干。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觉得累积足够的财物,然后花上一笔运费让军方送回家里。

他们才刚来西域没两个月,都还没正式去大抢特抢一番,能够累积财物的基本是巡逻时遭遇西域人进行厮杀,过后依据功劳分配到的东西。

托军方送回家需要运费,路程的长短决定了运费的多少,对他们这种拿命挣钱的人来说,每一个铜板都显得昂贵,怎么舍得少少的财物就花一笔运费。

梁曲从自己的包裹上移开视线,扯着难看的笑容对石伯说:“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带在身边就没了。”

要是寄存物品的人阵亡或失踪,可以确认阵亡的话,辎重处自然是将阵亡者存放的东西送给其家人,运费依然还是有,只是打个半折。要是无法确认生死的失踪,辎重处需要有一个时限,一般是三个月左右失踪者没出现,辎重处就会将失踪者存放的物品送给其家人,就是没有了折扣。

关于失踪还有另外的说法,需要经过一道程序来判定是不是当了逃兵,一旦被确认为逃兵可是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存放的财货什么的自然还是他的,可是他本人至少是三年以上的苦役要度过。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宋然集结本队的人,与其它队会合集成一个屯的编制,他们这个屯又会与其它屯进行会合形成曲的编制,随后就是曲会合成为师的编制。

汉国的一个师是五千人,由一名校尉来进行统率,校尉又接受郎将的指挥,郎将则是一个军的指挥官。

师这个军事单位在春秋时期已经存在,那个时候是分为伍、两、偏、卒、旅、师、军,每“伍”五人、每“两”二十五人、每“偏”五十人、每“卒”一百人、每“旅”五百人、每“师”两千五百人、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然后又会区分车兵和步兵,上面那个就是纯步兵的编制,要是车兵就会再一个“乘”的单位,一个“乘”基本上就是一个“卒”再加上一个“偏”,也就是每乘战车是有一百五十名步兵跟随。

刘彦原本是要用现代军队的编制来建设汉军,后面一想就算了。

任何时代的编制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最先进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应该是适合的才是正确的。

刘彦后面是听取了广泛的意见,延续秦汉的军队编制,只是将先汉的“部”改称为“师”。

李匡是郎将,要是统率常备军当然只能指挥一个军,能统率超过一个常备军的是中郎将,像是谢安一直统率两到三个军。

在汉军能够统率三个军以上的只能是带有“征”、“镇”、“平”、“抚”前缀的这些将军,只不过目前为止汉国也就任命“征”字头的将军,其余的“镇”、“平”、“抚”一直是空有名号。

李匡能够统率五万人马进入西域,是这支部队压根就没有正儿八经的番号,是属于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他却是很明白这一次经历的珍贵,要是统率过程中没犯什么大错误,基本上一个中郎将是跑不掉的。他老早就想要立功升官,要不然自己的妻子都是个临淄令,都算什么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