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学英国佬地干活(第2/3页)

桓温不会在这里久待,他率军来阿三大陆就是为了进攻,肯定是要主动出击。他早就定下了登陆之后的一系列计划,吉塔拿多这边没有天然港口,选择这里登陆只是为了减少登陆战产生的损失,真正合适的还是笈多王朝境内的克塔克港。

两天的时间对某些人来讲说快也快,对一些人则是像一个世纪那样的漫长。

登陆之后的汉军花了两天肃清了登陆点周围二十里之内的地盘,像样的抵抗并没有发生,时间基本上是消耗在俘虏当地的阿三身上。

这边的海岸,内陆的除了森林还是森林,导致当地的阿三其实是大部分生活在靠海的区域,仅是两天的时间仆从军就抓捕了将近两万人,杀掉多少则是没人去算。

“这里真的很穷。”袁乔在看缴获清单,粮食数量只能说还可以,可是值钱的物资真的没有:“当地人大多以打渔为生,除了沿海的渔村,一些人是生活在森林里面依靠打猎过活。”

不来这里真的很难有直观的印象,明明笈多王朝是一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了,可是临近的吉塔拿多……至少是这一边的阿三竟然还处在几乎与石器时代差不多的文明程度。海边的渔村就不说了,生活在稍微内陆一些的人,他们要么是随便搭个窝棚,要么是在树上弄个吊床,或是生活在天然的山洞,竟然连屋子都不会建。

厄古泰·巴赫拉姆对这边的情况比较了解,为桓温等汉军高层介绍了一下,说的是吉塔拿多(他们称呼德拉王朝)的文明程度其实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方只出现在王都。

“这一片大陆很神奇,王都与其它城邑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城邑与村落又是完全不相同的世界。”厄古泰·巴赫拉姆的表情很夸张,连比带划地说:“比如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原始社会一样的生活状况,他们对这种现象称呼被遗落的角落。”

就是高度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普通地区、山沟子之类的区别嘛!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就是阿三这边会显得更为夸张一些。

“他们还真的是把牛当神兽的国家。”桓温在吃着煎好的牛肉,肉是牛排状,使用的也是刀叉,该种吃法可不是学自欧罗巴,诸夏的老祖先早有这样的吃法:“那么多的牛可以闲逛,他们却宁愿去捕鱼和捕猎。”

“牛在他们的宗教体系的确是神兽的一种,是他们至高神的坐骑。”厄古泰·巴赫拉姆所在国家的宗教有些教义与印度教是有重合,他本人对阿三也是相当了解:“这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家,连他们国王的统治根本都是建立在宗教体系之上。”

桓温对这个有做过了解,点了点头问:“说的是他们的种姓制度?”

“的确。”厄古泰·巴赫拉姆一点都不避讳地讲:“我们波斯也存在阶级,就是参考印度教而来,但没有信度人那么严重和一层不变。”

“我们也有阶级存在。”袁乔说的不是士、农、工、商,是皇族、高级贵族、贵族、平民、奴隶,士、农、工、商理念现在是已经出现,可是并没有成为国家划分百姓的制度:“哪个国家没有阶级的存在,像他们这种完全斩断平民上进的国家……不会有未来的。”

那个说法可是错了,阿三有未来,是少有的能存活上数千年的民族之一,就是阿三本来不是一个民族,是被殖民期间强制加上的理念,但他们的确没有被灭族。

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种姓制度造就了阿三古文明的强盛,尤其是孔雀王朝时期,再来就是笈多王朝时期也中兴过,不过随后就一再沉沦。但那与制度无关,只与统治阶层有关,历史一再证明就算是一样的制度让不同的人来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厄古泰·巴赫拉姆稍微露出了尴尬的表情,他所知道的是,已知世界上除了汉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是执行“血统论”的统治,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相反是不讲“血统论”的汉国才是“异端”。

绝对没有错,现如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真的是只有汉国显得特别,那是上古先秦的秦国先进行“有能者上”的变法,给予“血统论”致命一击的则是大泽乡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夏朝一直维持到春秋战国的“血统论”在诸夏也就被终结。

桓温是世家出身,他懂事的时候就是生长在一个“血统论”重新复活的年代,不管是生长的环境还是本身的出身,源于是利益既得者的关系,哪怕知道“血统论”的危害,可是对于“血统论”是一种支持的态度。

与桓温相同态度的人真的不要太多,尤其是已经成功成为利益既得者一份子之后,谁都想着自己能富贵,子孙后代也应该一直富贵下去,真的少有人会拒绝那种世代富贵的制度,可汉国他们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