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第2/3页)

汉国卖给柔然的那批全新武器的数量极度稀少,刚刚好能武装起郁久闾跋提的五百亲卫。那批制式装备的类型是从远近武器到甲胄,要不是那批柔然人穿着自己的民族特色服侍,换上汉军的赤色战袍,看去不会与汉军有什么区别。

汉国与柔然的贸易中,是汉国这边大赚特赚的现状,柔然人不光支出了大量的贵重金属,连带牧畜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对于汉国比较有意义的是决定了各个柔然部落稳定地提供羊毛。

向柔然采购羊毛是汉国的一项战略国策,可不是为了照顾什么贸易顺差。这个政策的目的当然是从经济角度操控柔然人,一旦形成长久的关系之后,甚至是让柔然人贩卖羊毛成为唯一维持生活的手段,汉国就真正地决定了柔然的兴衰。

“我们向柔然贩卖的军事物资拢共也没超过两万的数量,是什么让他们有那个胆子提出那样的援助数量?”桑虞并不需要留在新长安,他身为国家最高大法官(御使大夫),平时能履行职责的机会很少,得是大案要案才能显露一下身手:“难道就像是鲜卑人说的那样,柔然人根本没有脑子?”

关于柔然人是“蠕蠕”的说法可不是等到南北朝的北魏才有,一直与柔然有军事冲突的拓跋代国早就有相关的评价。而北魏恰好是拓跋鲜卑建立,他们在史书上给柔然人留下“蠕蠕”也就一点都使人不意外。

“应该是受不了多线的军事压力了。”李坛稍微讲解了一下柔然人目前面对的现状,后面才说:“大汉目前与柔然确实是有相同的利益,可能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一种,他们有所请求,哪怕是无法完全办到,我们也会适度满足,等一些印象?”

柔然人已经充分了解到汉国的强大,他们像是认命一样根本不敢对汉国表露出侵略性,甚至还愿意配合着去攻击汉国的敌人。要是以外交关系而言,柔然从某种程度已经变成了汉国的附属国,就是双方根本没有明确那个关系。

“大汉需要柔然支撑下去。”刘彦相比起住在宫殿,似乎是更习惯待在帐篷,那与他常年南征北战有着根本性的关系。他说:“寡人要求的是,不能让他们认为达到了一开始的目的。”

汉国当然是需要柔然这个打手继续活跃,那是建立在汉国爆发大面积天灾,已经在阿三大陆和西域用兵,着实是不应该在另外的方向再大动干戈。这样一来的话,对付丁零人和拓跋残部、慕容残部的事,交给柔然人去干最合适。

可是,汉国需要柔然去当打手的同时,又要谨防柔然在攻掠丁零人、拓跋残部和慕容残部的过程中得到过份的壮大,那真的是需要有高超的操控手腕。

柔然人目前的战争方式是完全依赖于身体素质,尽管丁零人也是差不多的状况,可他们要对付的拓跋残部和慕容残部却是经过中原的“滋润”。

拓跋鲜卑和慕容鲜卑已经不是正儿八经的游牧民族,实际上他们是完成了向半农耕的进化,同时还获取了中原的许多知识和技术,有明确体现的就是他们的士兵拥有的铁制武器数量极多。

“拓跋鲜卑会少一些,慕容鲜卑是有计划地撤向鲜卑草原。”李坛肯定是要有相关的情报,说道“慕容鲜卑现在是草原上装备最好的一支,甚至有接近一千五百的甲骑具装。柔然人有遭遇过慕容鲜卑的貂豹军,两万多人被包括五百貂豹军在内的三千多慕容鲜卑轻易击败。”

汉国成功地收复辽东,甚至是进军到东北平原,进军过程中是消灭了相当数量的慕容鲜卑军队,可是包括慕容鲜卑一些重要族人和精锐是被逃掉。

要是认真算起来,进入中原的各支胡虏族群,还真的是以慕容鲜卑保留的元气最好,他们保存下来的元气甚至比刚起家还要雄厚一些,就是相比起光复绝大多数汉家旧土的汉国肯定远远不如。

“慕容鲜卑实力最强的时候是拥有接近两百万的臣民,他们现在还有将近五万的部众。”吕泰对慕容鲜卑应该是最了解,那与他负责的军务有直接关系:“臣多方查证,哪怕是只有五万部众,比慕容鲜卑崛起之初的实力只强不弱。”

吕泰是刚过来没有多久,首先是本身没有太重要的军务,再来是刘彦巡视会经过他的辖区,走远一点迎接没有什么坏处,多待在刘彦身边对于任何人也有着特别的政治意义。

他们说的慕容鲜卑崛起阶段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事了,那个时候乌丸人因为抱住汉帝国的大腿,尽管乌丸人从人口数量上远远少于鲜卑人,可乌丸人还是能将鲜卑众部落按在地上摩擦。

在鲜卑呈现崛起趋势的时候,慕容鲜卑并不是最强的那一支,应该是宇文鲜卑才是内部的最强,可就是最强的宇文鲜卑也就是四五万的部众,人口就那么点,优良军事装备什么的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