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大汉的未来(第2/3页)

任何一个朝代是怎么样,从人口数量的多寡其实就能瞧出端倪,首先得是产出能够支撑足够多的人口,才会使人口得到激增。同时,那个朝代还不能是守势,得是进取型的态势,才能保证基本盘不被战火侵扰。

要是观看各朝代的人口数据,西汉的人口一直是位处绝大多数朝代的顶峰,五千九百万的人口数量(公元前二年的数据)一直维持到明中期(公元一六零零年的数据)才被打破,不过万历年间的人口统计也仅是比西汉时期多那么一点点。

完全不说假话的讲,说强汉那就真的是强汉,西汉和东汉皆强,不止是对外的征战,还有人口的数量,要知道西汉的五千九百万和东汉的五千六百万可是历朝历代少有,并且在很多时候是某些朝代的两倍甚至三倍,可见提到两汉就说强汉是有理由的。

现如今的汉国每三年会重新统计一下人口,就是统计越来越难完成,那与汉国并不限制人口流动有关,像是今年进行的人口普查就遭到断崖式的下降,从三年前的一千七百万人口下降到一千四百二十六万,竟然有将近三百万人“消失”了。

那三百万人并不是死翘翘了,其实就是处于流动状态,像是去中南半岛或西域、草原,可能也是在赶路的半途,也就难以被统计进去。

汉国统计人口的方式是借鉴之前的朝代,像是先秦到东晋的算法,就是从八岁开始算起,八岁以下是不计算在人口数量之内。不将八岁以下的人算进去,是因为目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夭折率很高,尤其是新生婴儿阶段的夭折率更高。

之前那些朝代不是每出生一人就入户籍还因为一项恶习,那便是普遍存在溺婴现象,说白了就是没有节育措施,干了爱干的事有了结晶,家里的孩子已经足够传宗接代,生出来觉得养不活,就狠下心让小生命还来不及看看这个世界便杀死了。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现象了。”桑虞说的是有相关的立法,再来就是官府在这一方面盯得很严:“再则,各地官府会按人头给予辅助。”

刘彦对御史府的立法还是非常赞同,百姓养不起却生得起,恰好现在国家极度需要人口得到增涨,不能强制性地让百姓去养,那可能会逼死一户的家庭,用相关辅助去进行帮助就很恰当了。

汉国不止是对多生有辅助,一旦生到官府规定的数量还有诸多好处,其中就有关于土地的奖励。

生孩子能得到土地,那是除了征战立功之外的第二个获取土地的办法,直接是爆发了婴儿潮。

有那么一件事,官府一开始尽管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重视接生和卫生等方面,可还是小觑了百姓对土地的渴望,面对婴儿潮还是准备不足,还是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生了之后的存活率虽然有提升,却依然是糟糕。

“以现在的条件,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刘彦看着外面不断一闪而过的风景,周边不断跟随在不远处的骑军,再看远方城市的轮廓,感慨地说:“至少我们这一代有在改善,有针对性地在布置,并不是只公布政策。”

现在汉国生孩子的一应支出都是官府买单,是不管第几胎都是由官府买单。那当然是解了百姓的负担,谁让国家是真的缺人口,反正认真算起来并没有耗费多少钱,得到的却是人口,那些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有劳动的产出,会成为士兵,国家的付出真心不存在亏本的说法。

“丞相府做过相关的估测,十年后大汉在籍人口将激增到四千四百万左右。”桑虞还是认为纪昌带头做的估测相当靠谱,十年后八岁以上的人口应该就是那个数据,之后每一年新记录在户籍的人口会是以百万数量的增涨:“丞相府认为二十年之内大汉将会保持在艰难的时刻。”

人口增加了,负担必然会上去,尤其是国家已经打过包票,新生儿每天都会得到辅助,一直维持到十三岁,那肯定是一笔天文数字一般的支出。

“付出会是值得的。”刘彦必须那么认为:“一旦他们成为劳动力和兵源,我们收获的会是整个世界。”

其实吧,刘彦还觉得四千四百万太少了,可本身的人口基数就是那么大,能翻一倍还多已经算是成果斐然。

二十年之后,四千四百万的男女互相结合,不用再多十年,人口数量应该是要破亿,只要政策没有变化,必定是随着人口基础的上增而不断结合产生新的人口,五十年之内世界上就要有五六亿的汉人。

五十年之后,刘彦要是没有死就是八十岁往上,他觉得到那个时候汉人怎么也该征服了世界岛,就算是田亩的每亩产量没有根本性增涨,汉人怎么也不至于会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