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遍处战争创伤(第2/3页)

赵平被刘彦那么看了一眼立刻汗水湿了满背,人也是忍不住哆嗦了几下,汗迹从鼻梁上流了下去。

旁边的卢勋还不知道有多么幸灾乐祸,两个郡有辖区争议的可不止是鸿上关,还有马溺关、新市和九门几个地方,那些都是两郡交界处的百姓居住点,平时到了征集徭役和收税的时候,两地的真还没少起摩擦,甚至多次发生胥吏干架的事情。

不独常山郡和中山郡有这样的情况,各个相邻的郡都有类似的事情,丞相府忙碌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各郡有争议的所在多不胜数,着实不好短时间之内处理完毕,就那么一直拖了下来。

丞相府需要忙碌的地方真的相当多,任务最重的还是修建长安城和东南与西北的国道,用在这两个地方的人手占了编制内的十之六七,其余人皆是忙碌在各郡县的基础建设监督或是验收,着实是没有多余的人去干其它事情。

新长安的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却不意味着丞相府的人手能抽出来,相反是为了验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纪昌感慨于人手着实不够用,不止一次想过要请求增加编制,只是考虑到丞相府的编制已经异常庞大,不管是为了避讳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冗官现象,也就忍了下来。

汉国最大的机构只有两个,除了丞相府就是太尉署,随着军政分离,丞相府不再涉及军务,太尉署就担任起了军事的全部责任,包括调兵遣将和后勤物资的调配。

徐正是一个聪明人,他有感于自己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有兵又掌握物资,已经不止一次写奏章给刘彦,请求进行拆分,再不拆分着实不敢将太尉继续做下去。

刘彦当然也知道太尉的权利是有些过份的大,可治国总是需要分出步骤,先将军务从丞相府剥离,归属在太尉署过渡一下,再设立一个新的部门来分担一些职权,免得发生什么不稳的情况。

事实上后面军方会有大改革,大概是会分成专门调将的部门、专门调兵的部门、专门策划战争的部门,物资则会设立一个由文官与武将一块管理的行政机构。另外还会有野战军和戍卫军(含边军以及郡县兵)的两个不同的管理所属部门,做到职权分明……甚至对立。

不止是军方会拆分和细化,民政也会进行,刘彦一再考虑之后得出一个事实,三公九卿制度真的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为了能够更加明确一些职权,改为三省六部也许就是必然的趋势。

刘彦也不是没有想过弄现代的那些,比较可惜的是他真搞不定,知道有总理府,也知道总理是干么的,但是总理府里面有什么部门,总理之下又有什么官员,他是真的不知道哇!

目前的三省六部是有在三国末期和西晋、东晋执行过,远还没有隋唐时期那么成熟,可该有的真的是有了,缺的那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补充。

就如同拆分太尉署需要步骤和过渡那样,刘彦不能干什么都想着一步到位,大概是需要两年或三年的时间来慢慢做。

会是两年或者三年的考虑,是纪昌、徐正等人在三年之后(元朔十三年)就三届任期结束,到时候他们就该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到哪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尚且不提,各个岗位肯定是要由新的人手来接管。

刘彦重新出发是在两天后,进入的是中山郡,不过仅是从中山郡北部路过,并没有巡视中山郡其余县的打算,下一个进入的郡是范阳郡。

范阳郡原本是属于幽州之下,一段时期还是幽州的州首府所在地,最为出名的县是涿县,那是刘备出生并长大的地方。它与代郡、广宁郡、上谷郡、渔阳郡(西晋为燕封国)相邻。

出巡队伍在范阳郡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涿县,途中经过了范阳和故安,刘彦期间都有停留并视察,得说的是入目之初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创伤。

“此地便是我军攻(慕容)燕国的首战之地。”刘彦的记忆其实是比较模糊了,记不得是由谁率领军队,参战的又是哪个常备军,只记得当时的慕容燕军抵抗很顽强:“城墙为什么还没有清理?”

范阳郡的郡守郭恬立刻脸色不善地看向范阳县县长吕化,觉得丢人丢大了事小,给天子留下不足任事才是大事。

“陛下……”郭恬不能不出声,连道:“就办,就办……”,内心里却是更恼怒吕化了。

“此地县长可在?”刘彦其实早看到身穿绿色官袍的人,还不止有一个,其中必然是有范阳县长,看到一人走出来做跪地请罪状,不含任何情绪波动地问:“城内百姓几人?”

吕化的声音听着有些诚惶诚恐,答到:“城内百姓二百一十户,成年男子二百零七人,妇人一百一十二人,孩童八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