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南洋都护府(第2/3页)

要从汉帝国本土前往马六甲、平蛮城和华氏城,三个地点虽然都能走陆路抵达,可海路才是最便捷的方式。

要去马六甲和平蛮城,走陆路得是进入西南那一片原始丛林,翻山越岭在满布毒虫、猛兽和毒瘴的鬼地方。

从汉帝国本土去华氏城,要么是走西域再转道南下,需要经过包括匈尼特、季多罗王朝、游得希亚……等等七八个国家;要么是选择上高原,翻阅全球第一高峰,进入到阿三地界。

走陆路不会是最佳的选择,先不提危险性这一点,光是花费的时间都没法肯定。

走海路就不一样了,可以从胶州湾乘船,也能从京口乘船,一路上穿越夷洲海峡,再进入涨海(南海),伏伟到了马六甲就能登岸,司宏壮穿过马六甲进入到阿三洋也能登岸,骞建同还需要航行过西南湾(孟加拉湾)才能登岸。

若是在季风时节走海路,从京口到马六甲也就是一个多月的事情,就是抵达阿三那边的克塔克也仅是两个月左右。

没有季风的便利下,通常是需要花费多一倍到两倍的时间,但是绝对依然比走陆路要快非常多。

三个都护同一艘船,要是出点什么事情,敌对海军来打是不会发生,天气灾难则没人能控制,汉帝国就该重新挑选都护人选了。

中枢没有告诫,他们自己是有意识到,就是没人有太大的担忧。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伏伟对于第一次乘船的骞建同有着十足十的优越感:“咱们脚下这艘大舰是最新款式的炮舰。她船身全长达一百七十米,船身宽四十二米,吃水深九米,称作移动的海上堡垒丝毫不为过!”

刘彦已经给现在的海军提供吨位的概念,只是大多数人依然还是以直观的长度和宽度、吃水深数据来认知船只。

作为南洋都护府都护的旗舰,它是元朔十一年就开工,今年年初才下水,经过三个月的试航本来是要交付海军,但当时中枢已经在商讨都护府划分的事宜,交付就被拖延了下来。

中枢将这一艘巨舰命名为“临淄号”,她在如今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舰,没有任何船只与之处于同等级别。

伏伟能理解以城市名字来命名战舰,就是真的不明白怎么会选择临淄。

汉帝国现在有三座超级大城市,她们就是长安、建康以及临淄,首艘海上巨舰是要在南洋服役,很多人是觉得取名“建康号”合适一些。

一开始中枢也的确是想要命名为“建康号”,后面是刘彦直接干涉才最终决定命名为“临淄号”,但与伏伟相同的是,没人知道刘彦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刘彦会有那样的选择其实没别的,要是辽东那边有超级大城市的话,他会选择辽东的大城市来命名新式巨舰,关键是辽东那边没有。

这一种“趣味”刘彦没有必要向任何人解释,他就是因为辽东没有超级大城市,本着临淄离那边近,干脆就将新式巨舰命名为“临淄号”了。

“天竺都护府的海军编制没有炮舰,作战用途的船舰规模也仅有三百二十艘。”骞建同很是嫉妒地看着伏伟,吃味地说:“南洋都护府光是炮舰就有原本的八成,又有这么一艘巨舰,船只规模超过两千。”

伏伟还嫉妒天竺都护府有三个常备军呢。

他们南洋都护府编制下只有一个常备军的规模,却是被拆分成了三个师,分别驻扎在各处的驻地之后又是被零星拆分。最大规模的驻地也就是两个曲,向谁哭去?

“一样是都护府,天竺都护府周边至少还有国家……”伏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嫉妒:“大汉肯定是要打下整个阿三大陆的。”

骞建同也是这么想的。他都有点可怜伏伟了,南洋周边压根就没什么国家,有的就是大海和岛屿,就算是发现新的岛屿立功,可是能和军功比吗?就是有一点,他现在不是侯爵,可伏伟已经是侯爵。

“你们在聊什么?”司宏壮是先去舰桥,看到两人在船头也就过来。他不断张望旗舰周边的船舰,感慨地说:“仅是八年不到,大汉就有如此规模的海军了。”

原本还在交谈的两个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看向司宏壮的目光带着吝惜。

天竺都护府周边有非常多的国家,南洋都护府有着探索海疆的任务,安南都护府就是被他们包在中间的那个角色。

安南都护府能干些什么?大概就是摸深山老林抓野人,再来就是监视各家族的封地,真没其他什么事情好做了。

司宏壮被两人的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一开始还没明白是因为什么,回过神来一点都不在意地说:“大汉本土的产粮区成型还要很久很久。在此之前,安南都护府辖区是向本土输送粮食的最大产粮地。便是本土两大产粮区成型,难道地位就会下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