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征召(二)(第2/3页)

汉帝国的侯爵在海外还有侯国,大部分好的职位肯定是侯爵的亲属得了去,另外一些职位或是找帮手,难道不是找更可靠的家乡人?

无一例外的是,那些侯爵能够挑选人手的前提下,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家乡人。

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如果能够力挺一个家乡人,使他立功不断升级爵位,一直到成为一名侯爵,相信所有县乡都会不留余力地进行帮助。

贾尚是在敲锣打鼓的欢送下启程了,走时街道满是来送的乡里乡亲。他能从乡里乡亲的脸上看到一种叫作期待的表情,年轻的他不是那么明白为什么。

“都希望你能有所建树。”蔡平有些话是往直白了说:“就好像你长大的那个‘里’,不是因为有贾公,有好的事情能争取一下。”

贾尚也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

“这……”贾尚既是开心又是忐忑地说:“小子只是进入火器师,还不知道怎么样。着实当不起乡亲们的期盼。”

“你必须要当得起。”蔡平也是县里人,很认真地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要是遇到什么迈不过去的坎,想一想家中父母兄弟姐妹,再想一想乡里乡亲,那么多的殷切期盼,不要轻言放弃。”

贾尚只感觉压力山大。

雍县到长安有四百三十里的路程,他们是骑马而行。

一路上在一些乡镇或县城歇息,能够发现沿途是陷入一片忙碌。

这一次将军府签发征召文书,是针对关中各郡县进行征调,各地方是陷入了热烈的气氛。

受到征召对于当代的汉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祸事,相反是一件好事。

有些是忘不了峥嵘岁月的老兵,他们对于还能受到军队征召的心态是美滋滋,除了证明军队依然记得自己,想的是能不能将自己的爵位再往上那么升一升。

更多是早在期盼能够受到征召的小伙子,他们这一代人是听着父辈的故事长大,谁都想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前往战场博取自己的功名,成为下一代人听取故事中的主角。

“你们是要前往长安?”

“是。”

国道路旁的一间茶馆,赶路的人只要不是太赶,看到了口渴了,停下来喝些茶水耽误个十来分钟并不是事。

“巧了!”姜超脸上一乐:“我们也是啊!”

刚才他们听到隔壁桌在谈火器师的事情,留心听了一小会,知道隔壁桌的那队伍是护送一个人前往火器师报到。

蔡平同样一乐,问道:“护送乡里的小伙子去的?”

“可不是嘛?”姜超确认无误,目光巡视了一圈,看到姜尚最年轻,几乎是第一时间认定被征召前往火器师的人就是他了:“我们是从平囊来的。一路上已经赶了四天的路。”

姜伟也认为对方最年轻的人就是受到征召的人。他凑合过去,笑着说:“我们很可能就是同一部队的袍泽了。我叫姜伟,你呢?”

贾尚说了自己的名字,沉默了一下下突然说:“你的名与我父亲相同。”

姜伟听得一个愣神。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聊天有那么聊的吗?直接来一句自个儿的父亲名与某某谁一样,是认爹呢,还是怎么地,多尴尬啊!

贾尚那话说出去自己也后悔了。

“呃……”贾伟僵硬着脸,说道:“我们那,全县就我一个,你们呢?”

“一样。”贾尚内心无比的尴尬,又是一小会的沉默,才继续往下说:“现在往长安赶的队伍,是不是都像我们一样?”

姜伟发现姜尚就压根没法好好聊天,哪能是向长安赶路的人都像他们一样,没见国道上驱车赶路的大多是商贾,步行的人是占了多数。

真要是县里有公务在身的话,汉帝国就不是一个缺马的国家,一个县就是再穷难道还凑不出十来匹马?赶路优先选择就是骑马而行。

又有另外一支马队下了国道来到这一件茶馆,十来人看上去虽然是风尘仆仆的模样,看着却是精神头十足。

“店家,马的料往好了用,店里有吃的也往够了上。”江方目光在茶馆的棚子里看了一圈,一眼就看出大多是行伍的人,对旁边的人说:“这年头,国道上的军人或同行真多啊。”

他们是从长安方向去西北面,一路上真的看到太多的小股部队或是捕奴队,更多的是由东向西,少量是从西到东。

“几位。”江方看到茶馆已经没桌子,有那么两桌人坐得不是那么满,用商量的语气说:“可否凑一凑?”

那两桌没凑满的,是姜超和蔡平带队的队伍,他们先后给出回应,自然是能凑一凑。

“你们是要去长安报到的?”江方满满都是羡慕地说:“全国就关中下了征召兵源的命令,其余地方完全没有动静。这不,瞧着仅有关中征调兵源不会是两三年的事情,我们就凑了五十来人,打算去西域找一找机会。”